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15

從水產學到生殖生物學的長濱嘉孝

從水產學到生殖生物學的人生路程-
長濱嘉孝教授的研究生涯

劉恩良、何源興
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日本國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生殖生物學研究團隊 (長濱教授:前排中央;筆者:最後排右四)
前言

魚類的成熟與產卵,決定人工繁殖技術的成敗。過去30年間,發現魚類卵細胞成熟誘導激素。在試管中完成鰻魚精子生成、發現魚類第一個性別決定基因以及無脊椎動物海星的產卵激素等重大貢獻者,便是日本的長濱嘉孝教授。筆者徵得長濱教授的同意,將其精彩豐富的研究人生化作文字,以饗國內對水生生物生殖生理有興趣的讀者。

立志專研水產

長濱教授於1942年出生在以玻璃、葡萄酒、運河聞名的北海道小樽市。因祖父喜愛生物之故,庭園中遍植梅花、櫻花、杜鵑花,也飼養貓、犬、雞、金絲雀、烏龜等動物,庭園正中有一小池塘,每年秋天將池中的鯉魚、金魚移到家中飼養過冬,待春暖花開之時,再度移回池中,而每年六月鯉魚產卵之際,成為長濱教授幼年時期印象最深的場景,無形中也成為往後的研究主題。因為喜愛魚類,所以選擇進入北海道大學水產學部。當時 (60年代) 北海道北洋船隊利用5月黃金週時期出海,漁業盛極一時。然而漁業是一種生活嚴峻的產業,因此如何利用新興的養殖技術來穩定產量,成為長濱先生思索的問題。大學4年中,他積極走遍全日本,體驗養殖場實務工作,例如前往以培育金魚聞名的大和郡山市養魚場,從事日本對蝦養殖的四國屋島栽培魚業中心等,累積豐富的現場養殖經驗,也立下終生貢獻水產業的研究大志 (1)

水族缸前等待金魚產卵的長濱先生()

恩師們

參加北大水生生物社團活動野外昆布調查活動中,先生一度考慮從事海藻學的研究。當時,社團顧問山本喜一郎  是北大理學部動物學科出身,在水產學部擔任淡水增殖學的講座教授,是最早採集到日本鰻魚卵並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頭號人物。與山本教授相識之後,決定放棄植物研究的念頭,轉攻魚類的生殖研究。大學畢業論文題目為金魚的周年產卵法」,由山本教授指導完成,並獲得最優論文的評價。進入研究所後,即以魚類產卵的機制為主題進行研究,在當時尚無各種分子生物學工具可供使用的年代,山本教授的電子顯微鏡是一項研究利器,然而連續四年顯微鏡的觀察,卻使得長濱先生對研究產生苦惱,因為他雖然發現金魚產卵前的腦下垂體含有許多儲存激素的顆粒細胞,但這些顆粒細胞會隨著水溫上升而消失,推測可能是激素釋出後,由血液運送到卵巢進而刺激產卵,然而激素無法經由電子顯微鏡中觀察,一直找不到方法突破,讓長濱先生甚感挫折。後來因為到名古屋參加電子顯微鏡新技術研習會,結識了東大海洋所金谷晴夫教授,金谷教授的研究主題為海星卵成熟誘導物質1-Methyladenine,他推薦長濱先生閱讀Claude Bernard所撰寫的「實驗醫學概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多次向金谷教授請益後,也讓上述的苦惱迎刃而解,長濱教授描述這一年與金谷教授學習的過程有如武者修行一般嚴厲。之後,在海洋所又結識了常常到日本訪問的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大名鼎鼎的Howard Bern教授,於是在19721月,束裝前往Bern教授實驗室從事泌乳激素 (Prolactin) 生化學與生理學之研究,在世界級的教授門下接受內分泌的相關知識與技術訓練。3年後,轉進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從事鮭科魚類生殖腺細胞與激素調節作用的研究。6年的海外留學經歷,使長濱先生身懷頂尖激素研究技術,在金谷教授力邀之下,進入日本甫成立的國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任職。

 
發現魚類卵細胞成熟誘導激素

金谷教授使用無脊椎動物海星來研究卵成熟的機制,長濱教授則是使用脊椎動物魚類;兩人分進合擊,期待對生物生殖現象有一完整全面的見解,可惜不久,尚在基生研所長任內的金谷教授,因胰臟癌過世,得年54。海星的研究工作遂由長濱教授團隊承接。相較哺乳類卵細胞直徑約100200 µm,鮭科魚類的大小約3 mm,明顯有實驗上的便利性。長濱教授利用岐阜縣水產試驗場所飼養的櫻鱒進行研究,發現腦下垂體分泌的激素,並非直接作用在卵細胞本身,而是由卵細胞周邊的體細胞,分泌一種與人體黃體激素類似的類固醇17α, 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 (DHP) 所造成。在1985年發現卵細胞成熟誘導激素,為首度在魚類中發現此激素的存在,且其作用方式與其他脊椎動物均不相同。目前水產養殖業使用DHP催熟卵細胞的作用原理,便是來自長濱教授的重大發現 (2)
圖2 長濱教授所發現的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卵細胞成熟機制

在試管內形成鰻魚精子

這項研究緣起於長濱教授與鰻魚養殖戶的談話。已經有好幾代從事鰻魚養殖的業者,告訴長濱教授家中飼養的鰻魚全數是雌鰻,教授認為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業者於是誇下豪語,若教授有意從事鰻魚雄性化研究,他願意無償提供實驗所需鰻魚,於是長濱教授向業者要了30雌鰻,但解剖之後卻證實全數是雄鰻。長濱教授與高徒三浦博士遂開始進行人工形成鰻魚精子的實驗。相較於其他魚類,鰻魚精巢發育特別慢,1年齡雄鰻的精巢尚未達到成熟。因此,他們利用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施打1個月後,促使雄鰻產生精子,並且發現刺激後的精巢體細胞,會分泌新的激素11-ketotestosterone (11-KT),因而建立鰻魚精巢無血清的器官培養系統。將絲狀的精巢導入試管後,加入激素而形成精子,這是世界首度在試管中形成精子的重大成就 (3),從該 (1992) 年之後,脊椎動物精子形成機制即陸續被究明。促生殖腺激素造成萊氏細胞釋出11-KT,此一激素促成賽托利細胞actin B的生成,於是影響精原細胞的增殖,並朝向減數分裂前進。

無血清器官培養系統中鰻魚精子形成過程的電子顯微鏡影像。精原細胞 (左端) 經過11-KT處理3週後形成精子 (右端)

發現日本稻田魚 (Oryzias latipes)性別決定基因DMY

1990年英國研究團隊發現哺乳類第一個性別決定基因SRY (sex-determining region Y) 以來,科學家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無法從非哺乳類動物中,找到所謂的性別決定基因,長濱教授發現新潟大學博士班甫畢業的松田君的論文已經將日本稻田魚性染色體的基因連鎖圖繪製完成,所以力邀他前來基生研繼續向尋找性別決定基因的目標前進。他們採用positional cloning的方法,將Y染色體中與性別有關的特定區域作全面性的定序,發現此區域共有27個基因,而其中3個表現在稻田魚的性別分化過程。三者之一具有果蠅 Doublesex與線蟲Mab3兩基因的同源區域,同時發現稻田魚在此基因若發生序列改變,會導致雄魚性轉變成雌魚,所以證明了稻田魚的性別決定基因,又命名DMY (doublesex and mab3 on the Y chromosome),同時發表在Nature2002年雜誌上。這是哺乳類性別決定基因以外,截至目前為止,被發現的第二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基因。DMYSRY是不同類型的基因,其他魚類也尚未發現,所以性別決定的現象,對物種而言在演化上具有相當差異性。

Y染色體


海星產卵相關激素研究

金谷教授在世時,已經確立1-Methyladenine為誘導海星卵成熟之激素。然而,無脊椎動物不像脊椎動物有腦下垂體構造,可以分泌激素刺激生殖腺。海星體內與腦下垂體功能相當的組織,是體內的放射神經,激素便是聚集在放射神經裡。為了純化激素,長濱教授的兩位高徒三田先生與吉國先生,每年從日本各地收集1萬隻海星,解剖其中的5千隻,取下其放射神經混合、研磨、純化並測定不同純化部分所得的物質活性,30年來,共計使用30萬隻海星。終於發現一個類似脊椎動物relaxin的胜激素,將此激素注射入含有未成熟卵的海星卵巢中,結果顯示,20分鐘後即可排卵並且受精,同時亦有促進精巢產精的效果 (6)。脊椎動物腦下垂體所分泌的黃體激素 (LH) 與無脊椎動物海星神經所分泌的類似relaxin的胜激素,作用在卵細胞周圍的體細胞上,在魚類產生DHP,而在海星則產生1-Methyladenine。這些物質從濾泡細胞釋出後,即與卵細胞表面的受器 (receptors) 作用,接著cdc2 kinasecyclin結合為成熟促



進因子 (MPF) 的複合體,導致卵細胞成熟。這種作用方式幾乎全部生物皆相同。長濱教授團隊曾將百合花花粉母細胞的萃取物植入魚卵中,也產生誘導卵成熟的結果。

科學探索之心孜孜不息

長濱教授的學術成就已經獲得諸多學術團體的肯定;舉其犖犖大端者如:井上學術賞、日本動物學會賞、國際比較內分泌聯盟Grace E. Pickford Medal獎、美國統合與比較生物學會Howard Bern講座 2011年受邀到愛媛大學擔任南予水產研究中心講座,目前研究主題為性別可塑性。同時擔任日本每年超過一萬人參加的中高等學校科展評審委員會主席,學術傳承的熱情與使命感溢於言表。筆者有幸於20022007年間,在日本國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長濱教授的生殖生物學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親自體會到大師宏觀、進取、認真的典範。從長濱教授過去所培育的日本籍與外國籍研究人員的質與量 ,過去30年間魚類生殖生



物學領域,長濱教授的成就與影響,毋庸置疑絕對是世界第一。

註:
1.      本文參考JT生命誌ジヤーナル, 2012, 73, Scientist Library Special ver.
2.      長濱嘉孝教授提供文獻與照片。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15

感謝與抱歉!

感謝與抱歉!
小弟所發起的鰻魚生殖生理研究募款活動(http://www.scimu.tw/projects/65) 將於9月25日結束第一階段活動,感謝大家的注意與支持,已募得129,300 元,這已足夠進行一波的基本試驗。
但由於本募款計畫至少要募到30萬才能成案,故在法律規範下,本次得款將在10月起退回給捐款人,很抱歉必須扣掉10元手續費,更抱歉的是我們的缺乏經驗澆熄了你們的贊助的熱度!
不過我們相信這個活動某種程度是成功的,一點一滴的喚醒在大家對鰻魚與海洋生物資源的注意。我一直相信台灣的活力在民間,我希望能把民間的力量甚至資金導入鰻魚或其他生物的研究!
一個人作夢,夢想只是空想;一群人作夢,夢想就會成真。
後許,台灣目前就是缺乏一個夢想讓大家一起追尋<
期待下ㄧ次的再見,期待下次大家熱情的支持,讓大家的夢想有機會一起實現!!! 
謝謝

Monday, September 14, 2015

当世界不再相信西方价值观

当世界不再相信西方价值观

西方社会目前突然弥漫着自我怀疑情绪。
曾几何时,随着苏联解体,西方国家、价值观和文明看起来在与共产主义艰苦的黑暗争斗中取得了胜利,西方长达多个世纪的优势和全球影响力似乎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当中国转而走向资本主义时,这场胜利似乎更为美妙。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这种转变预示着,缓慢演变出的中产阶级会要求个人权利和透明公正——走向一种民主形式。然而,怀抱西方的价值观是必然吗?基本上由犹太-基督教主导的西方价值观真能放诸四海而皆准吗?
过去十年的历史就是这种简单思维令人警醒的瓦解。威权资本主义的兴起打击了由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流行假设:自由民主制已被证明是最可靠持久的政治制度。
随着共产主义的崩溃,福山在1989年充满希望地写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结和西方自由民主作为人类政府最终形式的普遍化。”
不过,中国威权统治的逐步升级与俄罗斯转向睚眦必报和独裁主义,再加上极端伊斯兰教的兴起,西方自由主义的宏伟胜利似乎显得空洞起来,甚至在西方社会中,它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威胁。
很多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对近期涌来的移民和叙利亚的寻求庇护者持欢迎态度。但是,这也激起了一些不大富裕的欧洲国家的批评、极右主义的反弹,以及新近出现的对伊斯兰教和激进伊斯兰主义在欧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焦虑。
伊万·克拉斯捷夫(Ivan Krastev)说:“1989年被认为是普世价值的胜利、历史的终结,但对世界上其他一些人来说,它不是后冷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后殖民的世界。”他是保加利亚索菲亚自由战略中心(Center for Liberal Strategies)的主任,并为《纽约时报》撰写观点文章。
鉴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西方心怀推向全世界的抱负创造出来的,对亚洲和非洲的许多人来说,这似乎是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终结。克拉斯捷夫指出,毕竟,“无论自由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西方塑造的——但谁是启蒙运动的嫡子,谁又是野种?”
许多推动全球化的新兴国家,包括巴西,对民主和法治抱有兴趣,但对他们眼中的用虚伪掩饰的西方说教则不以为然。
就连俄罗斯也主张例外论(“第三罗马”),自认为更完美地代表了西方文明,声称西方社会自利、堕落而虚伪,既表现出捍卫普世价值,但又为所欲为地忽略他们。
价值观之间的斗争并不限于民主。“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存在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分野,但这是性上的分野,”克拉斯蒂捷夫说——也就是在女性的应有地位和同性恋者的权利方面的根本分歧。
保守的俄罗斯拒绝性别平等与选择这种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于是与很多非洲国家和伊斯兰教、梵蒂冈、原教旨主义新教徒及正统派犹太教徒的宗教教义找到了共同点。
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指出,极端的宗教阐释,尤其是在非常动荡和危险的地区,可以是对现代生活困惑的安慰和鼓舞,或许会很快成为宗教自由和对他人宽容的敌人。库珀是一名英国外交官,曾帮助布鲁塞尔建立欧洲对外政策,并在其《和平箴言》(The Breaking of Nations)一书里详细说明了失灵的后现代国家的问题。
简单了解一下人类学,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认为的普世价值其实并没有那么普世,”他说。
比如,“我们都说民主是普世价值,但在意大利,女性到底是在何时获得投票权的呢?美国南部的黑人呢?所以我们对于这件事的标准其实是相当肤浅的。”库珀说。(意大利女性在1945年获得投票权;至于在美国,可以说直到1965年投票权都是受限制的。)
如果可以选择,“世上大概所有人都想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而且也不用老是撒谎了,”他说。“所以也许我们不应该谈论普世价值,但普世价值产生出来的社会却对全世界人有普遍吸引力。”
中国经常被引用为民主和人权普适性的反面例子。但让中国与众不同的是,它对于向其他地方宣扬其模式并不感兴趣。
西方普世主义是真实的,如果说存在竞争的话。苏联试图传播革命和共产主义、法国有自己的《人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而美国则自诩为“山巅之城”。但是,中国依照自身利益来与世界接触,远离了道德目标,没什么欲望把其模式发扬光大。
中国的构想并非普世主义,而是重商主义,北京对重塑世界的意欲不高,比不上保护自己免受全球化的隐患,包括互联网中不受控的自由。中国跟今天的俄罗斯一样,正在抵制西方希望按照自己的形象来重塑世界的理想和努力。
文化历史学者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在1986年时提出,无论如何,在民主这个概念上都会有很多困惑。“美国的外交理念和行动的一个恒久特质是,企盼、希望其他国家能够纠正过来,成为民主国家,”他写道。但是大家对民主的理解不一样,他说,“我们想别人模仿的究竟是什么?”
他表示,民主的本质是民众的最高权威,意味着政治和社会平等。考虑到政府和精英阶层倾向于认定自己代表着不善言辞的大众,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巴尔赞说,民主不能强加,只可以累积,具体视“诸多不同的元素和条件”而定。民主“无法从碰巧身在某个地区的不管什么样的民众中创造出来;无法由陌生人从外部推进;或许也不可能由意志坚定的当地人从内部推进”。
前不久,卡内基研究院院长、美国前副国务卿威廉·J·伯恩斯(William J. Burns)重申了这一警告。他认为,相关争论涉及的实际上是,个人权利在非西方国家——甚至包括那些被当做民主国家的社会——的意义,以及继承下来的价值观的“可靠性”。
“有时候,我们自己的说教和训斥倾向会成为阻碍,但有着经久不衰吸引力的更开放的民主制度存在一个核心,”他说。这个核心就是“广义的人权概念,即人们有权参与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和经济决策;以及让这些权利制度化的法治”。
结果“不一定要看上去像华盛顿,那样可能反而更好,”伯恩斯说。“但尊重法律和多元化会让社会更灵活,因为如若不然,就难以让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团结在一起。”
他还表示,随着旧有政权制度的崩溃,阿拉伯世界将长期在这个问题上挣扎。
西方社会也能看到这些压力。伯恩斯说,“即便是在看上去是现代社会的地方,我们也能发现这种张力,民族主义的核心吸引力”,以及宗教激进主义对自认为被身份政治的主流拒之门外的少数族群的吸引。
然而,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压力时,不管何种形式的民主,似乎都比威权政府更胜一筹。伯恩斯说,历史的变迁不是横向的,而是同时发生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稳定并不是一种静态现象。”
Steven Erlanger是《纽约时报》伦敦分社社长。
翻译:赖淦梆(实习)、邓咏诗(实习)、陈亦亭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15

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公開展示鰻苗大型飼育水槽

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公開展示鰻苗大型飼育水槽
今年7月10日,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於其所屬之增養殖研究所之南伊豆廳舍,公開展示為大量生產日本鰻苗而開發之大型水槽(長150公分、寬80公分、高70公分)。該所去年2月正式宣稱完成該設施之開發,但由於提出專利申請,故未正式公開展示。去年2月發表利用蓄水量1公噸之大型水槽,成功的將孵化之日本鰻稚魚飼育至鰻線幼苗。日本鰻仔稚魚對水質惡化之適應力十分薄弱,該中心利用2個蓄水量1公噸之水槽併聯在一起,其中之一水槽蓄養仔稚魚期間,另一水槽可以進行掃除並注入清潔之水,藉由此一水質管理而進行鰻魚仔稚魚之飼育。在此之前其飼育是最大用20公斤之小型水槽進行培育鰻苗之工作,改用大型水槽飼育後統計數據顯示培育鰻苗之效率較高,鰻苗量產技術可謂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因此於去年6月與9月,該中心又分別增設1個蓄水量1公噸之大型水槽,並於今年春天確認水槽飼育之仔稚魚已變態為玻璃鰻線,也就是1公噸水槽能有效培育鰻苗有了重複性的驗證成果。該中心於去年11月,又增設了12個1公噸蓄水量之水槽,此次並加上民間產業界之工程學意見,開始進行鰻苗飼育條件之相關實驗,其課題是大型水槽之生殘率仍然較小型水槽低,以及如何開發較便宜的替代飼料。

日本鰻面臨永續生產之挑戰

日本鰻面臨永續生產之挑戰
日本自古以來就開始食用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日本鰻傳統上認為其是營養的來源,夏季的消費亦是極特殊的習俗,據說可以消除酷暑的身體疲勞。

        現今日本消費量約10萬公噸左右,佔全球鰻魚捕撈量的70-80%,但2013年日本環境部認定該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國際保育聯盟(IUCN)並於2014年6月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在日本,鰻魚產業養殖的成功極為重視,尤其大部分的鰻魚是野外捕捉後進行養殖。然而,玻璃鰻苗的過度捕撈已成為重大問題。

        鰻魚通常12月至4月間可在太平洋沿岸捕獲並放入裝有加熱裝置及循環過濾系統的養殖槽,接受餵養和生活以提高生存機會。鰻魚生活在水溫23-28℃的池塘或專門養殖槽,爾後定期按大小分類直到成長達到市場價值的大小。

        然而,儘管日本有鰻魚養殖場,但因鰻魚的生態、行為、產卵和生命史尚未獲得很好的理解,所以養殖非常困難。解決此問題的各種研究正在進行,例如一係列之激素處理,包括轉化性別(多數養殖鰻是雄性)。雖然最終結果是供給受精卵,也又涉及重複注射的風險。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言,日本鰻魚市場已接近飽和,但仍有想擴展至南韓和歐洲的潛力。鰻魚市場縮小,可是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國內仍大量養殖。

        2014年日本、中國大陸、臺灣及南韓制訂的首次嘗試管理之國際協議和同意藉由監控玻璃鰻採購限額來控制日本鰻資源量。依據協議,鰻魚養殖場須向日本水產廳註冊,以便該機構監控玻璃鰻的採購和運送量(日本玻璃鰻年度採購限額為21.6公噸)。

        2015年4月水產廳啟用許可制度,鰻魚養殖戶須取得官方養殖許可。該機構也促進國內外資源管理措施,並認知到有必要進一步加緊監控鰻魚貿易。然而,儘管已採取顯著行動,問題依然存在,例如偷捕和黑市交易皆可能威脅新法規的功效。

        野生鰻魚資源保育須持續努力且不該完全仰賴未來的人工養殖。無論日本是否讓鰻魚、鮪魚或其他物種消失或採取行動來挽救其滅絕,取決於物種是否以永續性方式捕撈。
(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PubGlobal/)

義學者研究指出缺乏有效的保育措施歐洲鰻將有滅絕危險

義學者研究指出缺乏有效的保育措施歐洲鰻將有滅絕危險
 義大利研究人員開發出鰻魚族群長期發展趨勢模型,用以評估鰻魚保育政策效益,防止此具高度生態及經濟重要性物種資源進一步惡化。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超過70%漁業資源已完全被利用、過度被利用或已枯歇,歐洲鰻魚是其中最受影響物種之一。近年來,因土地開墾、水壩興建、水質惡化,鰻魚棲息地大面積退化或消失,加上過度捕撈,導致歐洲水域鰻魚數量急遽下降,也因此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佈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為避免鰻魚資源惡化,歐盟執委會提出國家鰻魚管理計畫,限制捕撈及利用幼魚在內陸水域進行復育。

        鰻魚的逐漸消逝,對歐洲是嚴重的問題,但因鰻魚生活史複雜度高,會洄游歷經數千哩區域,棲地需求也多樣化,不易評估長期保育管理政策效益,為克服此現況,研究人員開發出鰻魚生活史綜合模型,涵蓋其於海洋及陸地兩大階段生命週期,描述鰻魚族群動態,用以研究族群規模變化及預測條件改變對族群的影響。

        研究人員依據九種不同管理辦法,合併復育策略及成魚開採率,逐一預測2010-2100年鰻魚族群變化。研究人員也透過分析1975-2010年間鰻魚族群的變化,指出二十世紀下半葉間鰻魚族群規模下降最主要原因為棲地的消失或退化。

        為避免鰻魚因棲地消失及過度捕撈,影響族群規模,研究人員建議允許增加鰻魚降海產卵數量,另外也提出完全關閉成年鰻魚漁場,復育一定的鰻魚數量直至其可洄游產卵階段,以恢復到1970年代族群規模;漁獲死亡率降至50%,能夠復育鰻魚規模回到1990年代。
(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PubGlobal/)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15

華盛頓公約與鰻魚產業發展解析


華盛頓公約與鰻魚產業發展解析
 
            韓玉山
             國立臺灣大學 漁業科學研究所/生命科學系 副教授

                     

 (摘自2015 台大漁推)

    鰻魚為鰻鱺科 (Anguillidae)、鰻鱺屬 (Anguilla) 之洄游性魚類,全世界總共有19種。在東亞,一直以來都是以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作為主要的養殖鰻種,原因是吃鰻魚在日本是一種傳統文化,尤其在夏天時的『土用丑之日』 (日本鰻魚節) 會特別食用鰻魚,可以消除炎夏的疲勞。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鰻魚消費市場,佔全球總消費量的60% 以上。但是鰻魚目前尚無法商業化的人工繁殖,因此目前的養殖鰻魚,只是將捕獲的天然鰻苗放入池中飼養長大的。而近數十年來,由於河川棲地破壞、人為濫捕、以及氣候變遷等等因素影響,天然鰻魚資源數量大減,無論是鰻苗還是河川中鰻魚親魚的數量,均出現了急劇減少的現象。在1970年代,光是日本一年的河川成鰻捕撈量就超過3000公噸,而近年已銳減至不到200公噸。同樣的,1970年代時,東亞地區每年的鰻苗捕撈量可以輕易超過500公噸,而近年已銳減至平均不到50公噸,資源減少的態勢十分明顯。由於鰻魚的人工繁殖技術還未達到量產階段,至少還需要5-10年以上方有機會,鰻魚資源的枯竭危機,如今已成為鰻魚產業的嚴重警訊。

    鑑於鰻魚天然資源銳減,日本環境省於2013年已經將日本鰻指定為瀕危物種。2014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簡稱IUCN)將日本鰻以及美洲鰻列入紅皮書的瀕危物種。IUCN創立於194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久也是最大的全球性環保組織。聯盟是由200多個國家會員、1000多個非政府組織會員,超過11,000名科學委員會會員和分布在5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秘書處員工組成的世界性保育聯盟國際組織。IUCN在國際環境公約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擁有重要影響力。IUCN1963年開始編製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萬計物種的絕種風險,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IUCN根據物種數目的下降速度、物種族群總數、地理分佈、群族分散程度等,將物種編入9個不同的保護等級,包括:滅絕(ExtinctEX)、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EW)、極度瀕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CR)、瀕危 EndangeredEN)、易危 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NT)、無危(Least ConcernLC)、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DD)、未評估(Not EvaluatedNE)。而日本鰻與美洲鰻被列入瀕危級別,意指「不久的將來野生瀕危可能性較大的物種」,雖然IUCN紅皮書本身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不會直接導致鰻魚養殖與貿易的禁止,但是隨之而來的2016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 會議,可能會討論是否將日本鰻與美洲鰻列入附錄二物種。CITES係藉由國際合作,防止因國際貿易致稀有或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之滅絕,以達保護之目的,該物種附錄分3類。附錄一物種係完全禁止商業性貿易;附錄二物種必須檢附非違法捕獲以及此輸出不危害此物種存續之證明文件;附錄三物種為保育國要求締約國協助管理。其中歐洲鰻 (A. anguilla) 20076月之第14屆締約國大會決議中,被列入附錄二極度瀕危物種,20093CITES貿易管理生效,歐盟科學組織認為,因無法評估歐洲鰻的資源量,致無法判定出口不影響資源的存續,建議歐盟不予核發出口許可文件,因此自20101月起,歐盟決議除舊庫存外,禁止輸出歐洲鰻至歐盟以外地區。中國長期以來歐洲鰻的養殖也因此遭逢打擊,由過去高峰期每年進口動輒超過200公噸的鰻苗,到近年迅速萎縮至10公噸以下 (走私進口)

    由於2015年美洲鰻鰻苗產量大降,美國針對鰻魚養護與管理議題公開徵求意見,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已要求在CITES17次締約國會議(2016924日在南非舉行)向CITES提案 (提案截止日為2016427)。此外,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de Record Analysis of Flora & Fauna in Commerce, 簡稱TRAFFIC) IUCN出版之報告指出,日本鰻因資源枯竭,造成各國採捕其他鰻種之鰻線,因此建議將所有鰻魚皆列為CITES附錄物種加以保護。而20156於日本札幌舉行之第八次「國際性鰻魚資源養護管理非正式會議」,各國決議對明年度的日本鰻苗養殖配額保持不變,並未如預期進一步削減,因此CITES提案的可能性又增加不少。日本鰻若是遭列入附錄二物種,會直接導致鰻魚捕撈與養殖的嚴格限制,以及外銷買賣的基本禁止。日方官方估計,東亞地區日本鰻養殖規模將縮減為目前的20%左右。筆者推論,日本鰻資源若不積極保護與管理,依照現況發展,未來必定會被列入CITES附錄二中。因此,政府與業界應及早因應,筆者在此提出三點建議:

 

  1. 成立官方國際鰻魚管理組織
     

    由於日本鰻的自然棲地包括台灣、中國、日本與韓國,因此,保育與管理若要有成效,需要各國共同密切合作。為了因應CITES之威脅,向外界展現共同合作推動執行鰻魚資源管理及養護之決心,日本遂於20129月起,邀請日本鰻資源的主要利用國家與地區,包括台灣、中國、日本及韓國,召開「國際性鰻魚資源養護管理非正式會議」,至今已召開過八次,其中第七次會議於20149月在東京舉行,與會各經濟體達成在下一個漁季開始(2014111日至20151031日)的鰻苗初次放養量,將不超過2013-2014年放養量之80 (養殖配額共78.7公噸)。針對其他異種鰻,每一與會成員將採取所有可能措施,不增加鰻苗初次放養量超過近三年平均水準。並提出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重點如下:

第一點:與會成員將就日本鰻及其他異種鰻之資源養護與管理措施合作,包括野生捕撈之鰻苗初次放入養殖池之放養量限制行動、養殖生產量的監控、養殖鰻魚及鰻魚加工品貿易統計等資訊的蒐集與交換。

第二點:成立「永續鰻魚養殖聯盟(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Eel Aquaculture,簡稱ASEA)」之國際鰻魚養殖管理非政府組織。

第三點:未來與會成員將考慮建立具有法律拘束力架構的可能。持續討論改善鰻  

        魚貿易透明化之措施及持續共同密切合作,以強化鰻魚資源養護及管理

        措施。

    在此建議,短期內要應對CITES可能之衝擊,可以參考歐盟對歐洲鰻的管理模式,以及鮪魚的國際管理組織做法,由台中日韓四會員體共同成立官方管理機構,負責日本鰻資源養護與貿易管理協商,基本禁止日本鰻出口至會員體以外國家,但在4會員體間之流通視為內銷,此措施可大幅降低對日本鰻產業之衝擊。長期來看,各國仍必須做好鰻魚資源管理與養護工作,遏止日本鰻資源進一步的下降,方能維繫養殖產業的永續經營。

   

二、鰻魚資源與養殖管理措施檢討

 

    台灣自2013年度起,公告全國鰻苗捕撈許可時間為11月初至2月底共計四個月,根據過去漁業年報之統計,此四個月之日本鰻苗來游量,合占全年95%左右。因此,以保育觀點來看,效果不大,未來應漸次縮減捕撈期,例如延後開捕期半個月,或提早禁漁期半個月,朝3個月甚至是2個月捕撈許可時間邁進。類似的作法已在日本、韓國及中國陸續實施中。另台灣各縣市政府亦陸續公告轄內指定河川,禁止使用任何方式採捕體長8公分以上之鰻魚,讓野生鰻與放流鰻能夠順利降海產卵。由於台灣河川野生成鰻數量已經非常少,無明顯漁撈價值,建議應全國全流域禁捕體長8公分以上之鰻魚,讓僅有之野生鰻與放流鰻能夠順利降海產卵。由於一尾雌鰻可以產下數百萬顆卵,可得到產值驚人之鰻苗,由比較利益可知,野生成鰻一尾也不應該抓。筆者估計,若東亞地區各國皆完全禁止野生成鰻之捕捉,一年保守估計可以增加50%以上之鰻苗產量,是現階段各國最快速有效的資源保育方案應積極推動。

    台中日韓在2014年達成了養殖配額協議,每年日本鰻苗總放養量上限是78.7 (103621.611.1)而具體實施方法,台日兩國係實施養殖戶放養配額,來管制放養量上限。而中韓則利用出口量上限來達成配額管制。若仔細分析各國作法,可以發現諸多不合理之處。例如韓國鰻魚全部內銷,幾無出口,以出口量管制形同虛設。中國鰻魚內銷比例也超過3成,以出口量管制配額,仍有私下超養之空間。日本雖有良好之養殖管理措施,但日本養殖配額每年高達21.6噸,遠超過其國內捕撈量,必須靠走私進口補足,同樣不符合保育要求。台灣自2014年起開始分配養殖戶養殖配額,以養鰻池面積為分配基準,但業者為求多分配額,浮報面積情況普遍,導致每公頃可分配額度過低,不符實際放養密度由於鰻苗產量年變動量很大,鰻苗價格高昂時,有能力放養者配額不足,大多數有配額者不敢放養,形成管理上之窒礙。固定配額的管制措施最大的缺點是當鰻苗豐收時超過配額之鰻苗無法處理,註定會超養,而當鰻苗歉收時,則根本達不到配額上限鰻苗保育形同虛設因此,考慮鰻魚的自然生態與養殖產業鏈架構,比較合理可行的做法,是捨棄固定配額的僵化做法,改採浮動管理,各國協商訂定各地合理的可捕撈期,當鰻苗多時,當年度可採捕量會自然提高,反之當鰻苗少時,當年度可採捕量會自然下降,如此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鰻苗能上溯河川,此法相當於是固定化鰻苗採捕率 (例如70%),並可依各國彙整之資源監測資料,由鰻魚國際管理組織每年動態檢討適當之可採捕期。與此同時各國可協商訂定統一之鰻苗進出口關稅稅率,開放鰻苗在四國間自由流通,形成透明化的自由貿易環境。鰻苗的自由流通,可大幅減少因走私造成之高死亡率,並且能有效降低鰻苗價格,產業總體效益因此可以提高。從最源頭的鰻苗開始管控才是釜底抽薪的方式可以減少無謂的鰻苗浪費,以及養殖與貿易端不易管理的窘境但前提是各國必須能確實執行鰻苗限捕期措施,並相互有效監管,才能達成鰻魚資源保育與養殖產業永續化的雙贏結果。

 

三、積極發展異種鰻養殖

 
為了因應日本鰻養殖產業的缺口,近年來東亞各國興起了異種鰻的養殖風潮。目前大陸以歐洲鰻與美洲鰻為主、韓國以美洲鰻與太平洋雙色鰻 (A. bicolor pacifica,俗稱黑鰻) 為主、台灣則以鱸鰻與太平洋雙色鰻為主、日本基本上未跟進。雖然異種鰻苗價格便宜,但養殖難度較日本鰻為高,育成率普遍不佳,實際生產成本與利潤受育成率與日本鰻價格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與印尼兩國近年來積極投入鰻魚養殖,其中菲律賓於2015年成立了鰻魚養殖協會,積極投入太平洋雙色鰻的養殖,希望拓展蒲燒鰻市場; 而印尼近年則積極開發印尼雙色鰻 (A. bicolor bicolor) 的養殖,亦希望拓展蒲燒鰻市場。適當發展雙色鰻之養殖,可有效減緩日本鰻之資源壓力。當然,異種鰻的資源同樣需要保護,因此亦應考慮邀請相關國家加入鰻魚國際管理組織,共同協商資源養護與管理工作。台灣的異種鰻發展條件不錯,但瓶頸是現階段僅能合法進口幼鰻,鰻苗取得管道則受制於人,尚無法正常化。若能藉由此國際鰻魚管理平台,協商菲印兩國合理鰻苗出口量,當可降低台灣對日本鰻的依賴度,讓小戶不必承擔養殖日本鰻所需背負的龐大資金壓力,分散產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