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6, 2012

日本水產廳公佈「鰻魚緊急對策」

(from: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75/p2.html)
日本水產廳於今(2012)年6月29日公佈「鰻魚緊急對策」,其內容如次:
背景及目的

  鰻魚是日本重要的傳統食品,但由於東亞地區鰻苗接連3年歉收,導致鰻苗與成鰻(活鰻)的價格同時飆漲。受其影響,鰻魚食品的售價也相繼攀昇。
  本季的鰻苗放養已經結束,根據業界調查,日本的鰻苗捕撈量僅確保了鰻魚養殖需求量(20噸)的8成左右。水產廳為謀求今後鰻魚的穩定供給,乃以協助養鰻業者以及加強鰻魚資源的管理與保護等為主軸,研擬了本項緊急對策。
針對養鰻業者的經營對策

一、金融方面
  在無須保證人與不必擔保限定的條件下,提供養鰻業者營運資金(下季放養鰻苗時的購苗資金等)的融資貸款。
事業名稱:無保證人型漁業融資促進事業
保證額度:46億日圓
對象:養鰻業者(個人、法人)
二、配合飼料方面
  在2012年度的「養殖生產管理高度化事業」預算項下,支援養鰻業者進行實用化試驗(從7月起開始公開甄選),以達成養鰻飼料的穩定供給、養殖環境的維護及低成本配合飼料的普及。
放流與河川棲息環境的改善

一、放流方面

  對養鰻業者所進行的鰻魚放流工作,除了以2012年度「鰻魚供給安定化事業」預算來提供協助外,與相關業者携手合作,檢討並共同推動更具效果的放流措施。
二、推動「多自然河川」計畫  國土交通省正在推動的「營建多自然河川」計畫,係以維護、培育河川原有生物的棲息、生育、繁殖環境為目的,這些工作原本就屬於河川管理單位的職責之一,過去對於鰻魚棲息環境的改善也有相當的貢獻。因此,特別請漁業相關人員一起加入,共同推動「多自然河川」計畫。
三、漁業人對鰻魚棲息環境的改善
  請漁業人自動自發地致力保護鰻魚(如限制捕撈等),並積極推動內水面生態系的維持、保護與改善等工作,期能為鰻魚營造良好的棲息環境。
日本國內的資源管理對策

   有關日本國內的鰻魚資源管理對策,應該經由各地區的鰻苗採捕業者跟種鰻捕撈業者充分討論,以廣納各方意見。為此,水產廳將依序派遣負責人到各相關縣市,協助各地區相關業者進行對話與檢討。
  當各地區相關業者進行對話的同時,水產廳將努力促成下列各事項:
一、種鰻管理
  • 對於將大部分的養殖鰻放流的漁協,鼓勵其增殖行為之多樣化、效率化
  • 禁止採捕要前往產卵的種鰻
二、鰻苗管理
  重新檢討各縣市的鰻苗採捕現況,確保溯河的必需量。
國際資源管理對策

  鰻魚資源(日本鰻)不僅是日本,亦分布於中國、韓國、台灣等地,其鰻魚養殖產業均相當興盛。為有效保護與管理鰻魚資源、維持日本國內鰻魚的穩定供給體制,有必要與這些東亞國家進行合作。
  為此,將致力建立與該等國家持續協商的管道,同時,針對下列事項進行資訊、意見的交換,共同推動資源管理工作。
  • 鰻魚的漁獲、貿易、養殖的現況
  • 鰻魚棲息環境的維護與其資源的保護管理措施
  • 鰻魚的生態(洄游、再生產)
加強調查、研究工作

一、鰻苗大量生產技術的確立

  目前,人工培育的鰻苗每年僅達數百尾之譜,本年度起,將以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為主,並以確立大量生產技術為目標,加速推動下列技術的研發(在農林水產技術會議委託計畫項下實施)。
  • 優質卵生產技術的開發
  • 新的初期餌料及飼育方法的開發
二、鰻魚的生態與資源調查
  在確立大量生產技術的同時,為推動資源的適切管理對策,將推動下列事項:
  • 派遣水產廳漁業調查船《照洋丸》調查朝向產卵場的野生鰻魚在海中的產卵洄游行為
  • 加強河川、淡海水交會水域、沿岸野生鰻魚的分布狀況與標識放流的調查
  • 過去117年間,日本各河川漁獲統計、環境資料的掌握
另外,將在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總合研究中心下,成立增養殖、資源、生態等不同領域的橫向聯繫工作小組。
(譯自日本水產廳2012年6月29日發佈的新聞稿)

Wednesday, July 18, 2012

國際擬限制鰻魚交易



國際擬限制鰻魚交易 日人緊張

  • 2012-07-18 01:00 中國時報 
  •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12012071800147.html)

美國政府擔憂鰻魚漁獲日漸減少,考慮明年三月在泰國召開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提議將鰻魚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二」文件中限制國際交易的對象,令愛吃鰻魚的日本人大為緊張。
     此附件與全面禁止國際商業交易行為的「附件一」相比,限制較為寬鬆,但仍規定廠商在出口時,需得到出口國政府的許可,而「歐洲鰻魚」已於二○○七年被列為附錄二的限制對象。
     此提案若通過,實施限制的對象可能不只是美國鰻魚,連進口到日本的鰻魚也很有可能被列入限制對象。
     日本一○年的鰻魚供應量約七萬三千噸,其中日本產的不到三成,大半從台灣、中國大陸進口。如果鰻魚被列入公約附錄二成為國際交易限制對象,不但將衝擊日本市場,對台灣的鰻魚出口業也將造成打擊。鰻苗漁獲量減少,也是導致鰻魚量減少的原因。
     日本人每到夏天一定要吃鰻魚來消暑、增強體力,近來鰻魚減產使鰻魚價格飆漲,食品業者開始用星鰻、秋刀魚、鯖魚甚至豬肉、豆腐等來「模仿」鰻魚,但口感及營養成分都不及正港鰻魚。鰻魚若被列入國際交易限制對象,肯定有不少日本人要憂鬱了。

Sunday, July 15, 2012

2012 海研三號體驗營

2012.0713-2012.07.15

台灣/海研3號返高 高中生另類體驗  

2012-07-15 19:03:36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971957)
鍾秀忠/整理   

 中央社高雄15日報導,國立中山大學舉辦的高中生暑期「海研三號海洋體驗營」,結束三天兩夜行程,今天下午返抵高雄。參與高中生大多首次參加,莫不覺得很新鮮,「不虛此行」。

 體驗營由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教授洪慶章、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所長林慧玲、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黃永森領軍,率領21名高中生由高雄搭乘「海研三號」至澎湖進行野外採集。

 團員除來自高雄中學、高雄女中、高雄市前鎮高中、三民高中、鳳新高中、鳳山高中、道明中學、新莊高中、中華藝校、台南一中,還有遠自金門高中的學生。

 為期三天兩夜的海洋體驗營中,領隊教授除介紹「海研三號」船上儀器特色,就海洋概論授課講解外,也率團員至澎湖實地講解澎湖列島地形、資源,並採集當地生物及水樣和沉積物樣品。

 洪慶章說,藉由活動讓青年學子多接觸海洋,並在具有海洋專長老師的隨隊帶領下,搭乘「海研三號」出海體驗,並帶學生實地採集生物、海水及沉積物樣品,活動中學生如有任何問題,可向隨行老師詢問,馬上獲得解惑。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宏遠說,中山大學為擴展與高屏、台南、台東及離島等地公私立高中學校的交流,去年底與21所高中締結策略聯盟,海洋教育推廣是策略聯盟重點工作一環,因此這次營隊推薦人選便來自各締結策略聯盟的高中學生。

 陳宏遠表示,搭「海研三號」出海與搭郵輪出海很不一樣,舉辦海洋體驗營,讓高中學子,尚未決定人生方向前,有機會實際接觸海洋,認識海洋,產生對海洋的熱忱,落實海洋教育的永續目標。

 他說,有實際親近海洋的經驗,才能播下海洋立國的種子,未來也能吸引優秀年輕人才投入海洋科學研究。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研三號」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教育部共同撥款建造及維修的研究船,委由中山大學管理及營運。
 
【中央網路報】




海研三號












海研三號訊息塔



















放 CTD 探測海水



放浮游生物採集網球(1)


















放浮游生物採集網球(2)






















回港















Thursday, July 12, 2012

「資源的有限性」


資本主義式的世界末日

  • 2012-07-12 01:03 工商時報 【葉玉琪】(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71200320.html)
     最近看到華爾街中文版網路新聞中的marketwatch裡的一篇文章則根本指出,「既然經濟泡沫必將破滅,資本主義,乃至這個世界必將滅亡,何不快樂當下。」忽然覺得原來許多人的想法都差不多。
     2004年希臘人風光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1999年西班牙加入歐元區之後,房地產空前的蓬勃發展,現在希臘和西班牙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卻陷入必須請求他國援助的地步。而歸根究底則指向同一原因,那就是民主選舉和資本主義制度所致。每一個國家都正走向泡沫變大和破滅的過程,日本過去如此,希臘和西班牙則在當下,美國也在候選名單中。
     在該篇文章中作者Farrell引用了末日預言家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的信念說,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巨大的火車頭,正帶著這個世界飛速走向末日,跌落懸崖,進入宇宙黑洞。格蘭瑟姆是GMO資產管理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的資產規模達950億美元。
     Farrell似乎頗為認同格氏的看法,因此多次引用格氏的信條:歷史總在重蹈覆轍的原因不在於資本家永遠不會改變他們那種自私、迫切、不知饜足的貪婪本性。他們的確不會改變,不過其真正原因在於,他們的行為模式已經如既定程序般被輸入了他們的大腦,滲入了他們的基因,固定在那裡永不改變。
     格蘭瑟姆並得出結論說,資本主義的缺陷是致命的,就算它在一千件事情上比其它制度做得都好,但在至關重要領域中卻是失靈的。因為總體而言資本主義既沒有道德感,也沒有良心。而且資本主義最大的弱點恐怕在於它完全無法解決「資源的有限性」問題。
     作者最後並未提出解決之道,反而說,如果泡沫破滅的確無可避免,那麼我們就坦然接受它,別再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種反諷嗎?天下太平已久,世人卻失去改變的能力

Sunday, July 01, 2012

『科研指標』


評國科會「我們該如何看待『科研指標』」一文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27.html#more)



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國科會主委與三位副主委聯名發表了〈我們該如何看待「科研指標」?〉一文,我原本懶得評論。但是有讀者一再來函要求我評論,只好承認一個事實:我是批評 SCI 與 SSCI 等評鑑指標最積極的人之一,似乎有責任向社會大眾表達我對這一份宣言的意見。

這個聲明講得一付義氣凜然的樣子,好似決心大刀闊斧地認錯改過,但改了什麼?「自今年七月起,我們希望國科會的評鑑能超越指標的束縛,邁向一個真正能提升學術卓越的境界。」不過,這個「重大變革」保留兩個但書:(1)「各學術處爾後會強化複審會議的功能,用比較細膩的討論過程,來取代以往用呆板指標簡化學術判斷的流弊。」(2)「在少數特殊情況下,學術處長如果認為某個領域的某個學研指標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他們還是可以向評審提出來,但那是他們的判斷,而不是某種錯置手段與目標的學界慣性。」

也就是說:所謂的「重大變革」只不過是把過去用電腦計算出來的 RPI,改為由評審委員手動計算而以國科會的核心價值根本不變繼續只重視期刊論文發表以及對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而不在乎學術研究與社會的需要或學生的需要脫節的事實,也不在乎學術「卓越」已經變成變相地在剝削學生,滿足個人的虛榮心,鼓勵台成清交教授浮爛收研究生,而違背學術最根本的傳統與核心價值

方法變了,核心價值根本沒有變;皮毛的錯誤改了,根本的錯誤硬是抵賴不肯認錯──或者根本沒有能力看到過去核心的錯誤:國科會推動的是出賣這個社會的「學術殖民」政策。

國科會的最高階主管迄今還是不明白一個極為淺顯的道理:國科會存在的目的不是追求學者個人的「學術卓越」,而是思索台灣整體社會的挑戰、困境、危機與未來,針貶台灣社會的價值,引領台灣社會走向一個更好、更值得發展的方向。

我對這一份宣言的基本立場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如果國科會主委、副主委和足以影響國科會決策的那一群人就是靠著過去那套價值觀爬到今天的位置,他們怎們可能會否定過去的價值觀?如果這些人就是靠著過去那套價值觀而獲得講座教授的地位和最高可以達到正教授三倍薪水的利益,如何期待他們改變核心的價值觀?

我對這份宣言的失望充分反映了我跟這一群人在價值觀上的激烈對立:我堅持學術研究是為了台灣社會(因此我寧可去做對台灣社會有用而無法在國外期刊發表的研究),同時學術研究必須兼顧學生的需要(因此必須視學生的未來發展斟酌給學生的題目,但這樣下來就無法進行福特式量產,產能必然嚴重下降,業績一定比較不亮麗)。當然,我的堅持跟他們的宣言南轅北轍。


這一點也不讓我感到意外,畢竟我跟他們是服膺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追求截然不同的人生。

其實,這不只是「既得利益」的問題,更是意義感的問題。這些人就是認同過去的價值觀只在乎個人的學術地位與虛榮心的滿足,而不在乎自己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質幫助),所以才有辦法持續進行跟社會與學生無關的研究,而獲得今天的國際學術地位。要他們承認過去國科會的價值觀有偏差,等於要他們承認自己過去所花費的心思價值低微。這容易嗎?

此外,這裏頭還牽涉到生命經驗的問題。不曾在學生時代關心過台灣社會的人,才有辦法一直專注於跟台灣社會無關的研究;不曾關心過台灣社會的人,當然也不可能知道台灣社會需要什麼。

三位副主委中有一位跟我在高中時期還算談得上幾句話,我也至今相信他是一個樸實、誠懇的人。他願意擔任國科會副主委讓我訝異,他願意在這份聲明上簽名讓我失望。揣摩很久,我只能這麼猜測:他一直是個單純的人,很可能迄今還是只有科學的思考而沒有人文的深度與社會學的修養,因此無法了解自己的作為對這個社會將會有何作用;但是到了這個年紀,科研無法滿足他的意義感,因而他只能在抽象的想像裡滿足「服務於社會」的渴望,而沒有能力了解自己的作為是在協助這社會或傷害這社會。

「目光如豆,與自己生長的土地徹底脫節,與自己的同胞徹底脫節,除了自己狹隘的學術研究領域之外一無所知,對於自己的作為是否在傷害這個社會一無所知。」這是台灣(或者說華人)學者普遍的悲哀。

追求「學術卓越」的人普遍地不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個學術買辦,跟鴉片戰爭的那些買辦在精神上有著密切的近親關係。要期待這些人主動走出「學術殖民」的困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