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4, 2006

亡鈇意鄰

<呂氏春秋>云:「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其鄰之子非變也,己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尤也。」

「亡鈇意鄰」: 是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就是說當自己遺失鋤頭時,看到每個鄰居都覺得像是偷鋤頭的小偷。找回來以後,就又覺得都不像。


最近遇到同事爭議 有感...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6

我的影像經驗 (一)


2005年,東寶 (Toho Studio)決定將哥吉拉《GODZILLA,酷斯拉》收入儲藏室,推出了完結篇《GODZILLA: Final Wars《哥吉拉 最終戰役》,讓這隻怪獸王轟轟烈烈死去,劃上了句點...。

很奇怪, 小時候最鮮明的印象, 大概在4一5歲時, 某一天的晚飯後, 騎在爸爸的肩頭上去看免費電影。 那時還沒電視, 只記得螢幕上一隻大恐龍被一群背著圓形衛星天線的卡車, 從天線中發出雷電, 把大恐龍趕回海中…想不到第二次相遇, 是1998年我拿到學位後,回台灣前帶著一家老小共四人在巴黎看的GODZILLA,酷斯拉
。2005年 牠掛了..
小時候看電影是件大事, 是稍為懂事的小時候, 身高在110公分以上, 特別是小學三四年級之後。 一般是朦混在某一個大人後面, 偷偷闖關, 不過十之八次都被逮到。 但戲院會在散場前5分鐘把門打開, 所以可以撿到5分鐘的戲屁股, 或是每天早上的試機, 勉強可瞄到幾秒鐘的片段。第一次單獨進電影院, 事實上是和鄰居小孩, 一夥人去看 「月宮寶盒」, 看 「阿拉丁與阿里巴巴」。 唯一可大搖大擺進戲院的, 是領完壓歲錢的過年期間。 事實上, 電視機在小學二、三年級時普及後, 戲院的光景就明顯漠落了, 但過年期間, 一定有所謂的「新春第一砲」 來打頭陣。一直打到開學, 戲院又退回半封閉狀態, 看電影算是過年的應景。
當然,念小學時老師帶隊翹課去看電影。 看 「英烈千秋」、「 海軍突擊隊」 、「梅花」 ,最後一部叫「南海血書」。 當然回學校, 少不了要寫一篇觀後感心得, 才算功德圓滿。
看眷村小說, 眷村小朋友有免費勞軍電影可看; 但平民小孩唯一看免錢電影的機會是電器場商的巡迴電影放映, 一般是「三洋」或「聲寶」, 偶爾有 「大同」,地點是在大廟裎,所以很早以前就有蚊子電影院(巴黎市政府夏天露天放電影叫 cinema moustique)。 印象最深刻的是: 進入正片前的卡通。 很奇怪? 場商似乎偏好一部叫「朱洪武與劉伯溫」的片子。有時,小眾電影也會出現,久保田(Kubota)鐵牛,有一次放一部日文發音無字幕的紀錄片,觀眾只有十來個阿伯。「矮仔財與大顆玲玲」幫「歐羅肥」拍的劇情宣傳片也讓我記憶深刻。行筆至此,突然湧現勞軍電影!是ㄚ!有兩次「勞軍電影」,大抵都是配合村民大會的舉行, 一次是台灣省新聞處來放映政令宣導片,是吳帆與張綺玉演的。另一次記憶較深刻,大概在 67 年左右,越南被赤化 (解放?)時,那時總政戰局派文化宣傳服務隊下鄉,現在想起來,應是政戰學校的高年級生,放兩部紀錄片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國慶」 還有 「越南赤化」。後面那一部害我好幾天睡不好,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是限制級的:有和尚自焚與一大堆支離破碎的屍體,說是越共幹的...置入性行銷?
有一年雙十節, 戲院宣傳立體電影「千刀萬里追」上映, 當然引起村子的轟動。 第一次戴上塑膠眼鏡, 感受飛刀射出銀幕的感覺; 後來又有一部叫「十三女尼」的立體電影, 不過沒看過。 如今, 立體電影在博物館內放映已成常態。
現在的家長會花一二十萬送小孩出國遊學,民國六十年左右,我們寒暑假也會去台北遊學,開玩笑!年去台北所需的時間,大概可飛到阿布達比,一般是早上八點左右上大客車,大費周章找到省道,沿著省道(臺一線)往北開,中午到苗栗休息,下午三四點到台北大橋終點。 我機乎2/3的親戚都移民台北,因為在鄉下活不下去,我的2個姑媽與2個叔叔,國小畢業都北上,現在它們已早是台北人,不用說堂表兄弟姐妹。言歸正傳,去臺北進電影院看戲很不習慣!舞台上只有一張銀幕沒有舞台,在鄉下有時候可躺在舞台上看電影,原來電影院不是戲院,看姚鳳磐導的「秋燈夜語」 由王釧如主演,後來王釧如成為國片的鬼后。演什麼反正是負心郎始亂終棄女鬼報仇的故事,只得我二哥是全戲院圍唯一尖叫的人...
上了國中,升學壓力隨踵而來, 戲癮來了, 利用週六下午去「洗眼睛」是我們的通關密語。 有一天颱風夜, 颱風沒進來,我和大哥及一位位店裡的師傅三個人,把戲院包起來了,那一天放映胡金銓的 「俠女」,剛好在法國坎城影展獲獎,徐楓在竹林裡飛來飛去。 「臥虎藏龍」 裡找得到 「俠女」 的影子...有時候遊學的腳步會到嘉義去, 因為大個哥在嘉義唸高工。 基本上,大哥是個「欠栽培的藝術家」, 我跟他學會了騎摩托車、 開汽車、 還有照相。 在嘉義也看了不少電影: 「嘉義」、「慶昇」、「 大光明」等戲院都去過。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看「梁山泊與祝英台」; 剛開始還覺得那是娘兒們看的, 後來才了解為什麼 「梁山泊與祝英台」造成那麼大的轟動,如今「梁山泊與祝英台」我已經看過三次,「遠山含笑…」
上了台北高中, 第一年剛好住在「 青康戲院」旁,專門放映二輪洋片, 三十元兩片,所以高中成績不好, 救國團要負一點責任! 記得有一次,看「活人生吃 (Dawn of Dead)」
看到僵屍滿滿一口的咬下活人的小腿肉, 突然銀幕邊出現「我的名字外找」, 這在手機氾濫成災的現在已不可能出現: 我媽找我…25年後在錄影帶店找到「新版活人生吃」, 噯呀! 人事全非。第二年住在師大附近,不用講「東南亞」、「 大世紀」、 中和的「美麗華」是我常常出沒之地… (待續)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黑格爾﹙Hegel﹐1770–1831﹚是德國哲學中由康德啟始運動的頂峰。
黑格爾斷言:「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即「凡存在即是合理」。 或許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認同此敘述,故有存在主義的出現,存在主義哲學的中心問題是「存在」的意義,它否認人類存在的意義,認為人與人之間根本無法溝通,而世界對人類而言,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們對人類社會失去信心,對於世界抱持悲觀的態度...
事實上「意義」, 特別是 「主觀的意義」, 會隨著時空有不同的認定 ,但一切的演譯,卻是從已存在(發生)的是情開始 不論其原因或結果如何 :「兩個子彈」對應到 「當選」、「國共內戰」對應到「台灣獨立」、「逃稅」對應到「北美13州獨立」。 「荒謬」可是發生了, 但那不是獨立事件, 否認結果偁其荒誕, 倒不如思考 ,孕育其產生的本質與脈絡。 「歷史」每個人都能闡述, 但那倒不如說是 「共業」...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通識! (通釋?)

記得 孫越 陶大偉(陶喆他爸) 多年前唱過一首歌: 有個男孩年紀不小 什麼都不明白 唱歌 跳舞 遊戲 玩耍 什麼都不愛 早晨起床就發呆 誰也不理睬...
上通識課大概是這樣子 心情是不想學 心態是不干我事 不想努力卻想拿學分

原來設計這套制度的人應是智商130以上的人 而且對什麼事物都懷有興趣 以 知 為樂趣 肯動腦有想法

通識的目的與其說是 教 倒不如是 幫助或引導 但當唯一的動力是 分數 時 只會有人愈來愈灰心 愈來愈形式化

Thursday, November 23, 2006

最近忙得跟條狗一樣 (評鑑 計劃書 結案報告 答辯 開會 出差 備課 上課...)
無暇
照顧日漸荒蕪的 花園 (特別是面對不知所云的考卷 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Monday, November 13, 2006

酷站!!

有空上去逛逛吧...
http://eel.nuk.edu.tw/

Friday, November 03, 2006

historic event

國務機要費案 檢:扁珍共犯貪污
更新日期:2006/11/03 16:00 記者:記者董介白釱黃國樑/台北報導
攸關陳水扁下台與否的國務機要費弊案,台北地檢署今天偵結,結果大出一般預料之外。根據陳瑞仁檢察官的調查,陳水扁總統與吳淑珍共犯貪污治罪條例的「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物罪」,總共假藉國務費核銷機會,從91年7月到95年3月,連續詐取新台幣1480萬408元。


由於陳水扁依憲法規定具有刑事豁免權,檢方先將吳淑珍等4人提起公訴,至於陳水扁將於卸任後,由檢方追訴。


總統府方面與行政院中午種種跡象顯示,已感覺檢方今日山雨欲來之勢:副總統呂秀蓮中午取銷行程,從澎湖趕回;總統府副祕書長卓榮泰近午亦不尋常的主動召開記者會,透露國務機要費中使用「發票核銷」的六大外交專案;而更詭譎的,各部會首長緊張的用電話互探究竟,政壇出奇的官心惶惶。由於股市在下午1時30分收盤,一般研判這是檢方選擇在下午3時才召開記者會說明起訴案的主要原因。


倒扁總部幹部魏千峰中午表示說,會給民進黨一段時間回應,倒扁總部呼籲陳水扁自己宣布下台,對於吳淑珍等人遭到起訴,感到安慰。


由於陳水扁之前曾承諾如有犯罪、污錢就會下台,如今,高檢署認定吳淑珍是陳水扁貪污的「共同正犯」,下午起訴書一經公告,勢將衝擊政壇,也直接影響北高市長選情。


被台北地檢署起訴的被告和罪名:總統夫人吳淑珍,罪名為偽造文書及貪污治罪條例,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罪名是偽造文書罪,陳水扁總統辦公室主任林德訓,以及總統府會計兼出納陳鎮慧2人,則觸犯偽造文書罪及偽證罪。


據了解,由於馬永成之前被高檢署查緝黑金行動中心約談到案時,就是以被告的身分應訊,在被告有說謊的權利下,馬永成,「因禍得福」,不涉偽證罪。


檢方指出,遭起訴的林德訓及陳鎮慧兩人,後因充分配合辦案,檢方在偵結時,一併請求法院給林等2人,緩刑的機會。


至於幫吳淑珍蒐集發票的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曾天賜,杏林新生製藥公司董事長李碧君,則因配合檢方辦案,獲緩起訴處分,緩起訴時間為2年。檢方表示,曾天賜除了觸犯湮滅證據罪外,另犯刑事偽證罪,至於李碧君所涉罪名則包括偽證罪、商業會計法及稅捐稽徵法。


高檢署檢察長謝文定、台北地檢署檢察長顏大和,上午聯袂在高檢署祕密進行書類審核,雙方決定下午3 時,向司法院商借3樓大禮堂,由承辦檢察官陳瑞仁親自出席國務機要費偵結記者會。


依憲法規定陳水扁總統具有刑事豁免權,檢方將暫時把陳水扁涉及刑事犯罪的卷證,以「暫留」的方式,交由高檢署保管,待2008年5月20日,陳水扁任期屆滿後,將卷證起出追訴陳水扁所涉的貪污行為。

Monday, October 30, 2006

VEGF/PTEN 關係的調節組織與細胞發育

PTEN, but not VEGF, is the main factor to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ovary and gas gland (rete mirabile)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stimulated by catfish pituitary extracts

前言:
血管形成在個體發育、創傷癒合以及腫瘤生長等病理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血管新生的過程需要生長因子作用於內皮細胞,使細胞外基質降解和內皮細胞增生及遷移進而侵入基質形成新的毛細血管。報告指出鰻魚紅體(rete mirabile)細胞與卵巢會隨發育而成長,所以本研究選用鰻魚紅體組織以及卵巢作為實驗的樣本,分析VEGF及PTEN的表現量,用以探討鰻魚催熟過程中的組織發育與血管形成之間的相關性。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gactor)是體內一種強效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之生存、增殖及移動,對血管新生與胚胎發育相當重要3。然而磷酸肌醇磷酸酶(PTE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為一種腫瘤抑制蛋白質,其藉由將磷脂醯肌醇三磷(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去磷酸化,進而抑制細胞之生存、增殖及移動,研究指出PTEN在調控哺乳類、斑馬魚及昆蟲胚胎正常發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2,但在魚類組織發育過程中之研究則付之闕如。
實驗方法:
本實驗使用鯰魚的腦下垂體萃取液每週注射一針,分別在注射3、6、9針後採取紅體及卵巢樣本,VEGF 和PTEN 的表現量以RT-PCR分析,並探討紅體組織及卵巢的增長與VEGF 和PTEN 表現量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
結果顯示,卵巢的增長(GSI)與PTEN表現量呈負相關 (Fig.1),且與VEGF表現量成正相關,但相關性低 (Fig.3);而紅體組織增長(RMI)與PTEN 及VEGF的表現量均呈負相關(Fig.2及Fig.4),但VEGF相關性亦低。故組織發育似乎以PTEN 表現量為主要因子。雖然VEGF表現量對組織發育無顯著影響,但無論VEGF表現量與組織增長成正或負相關,VEGF/PTEN比值皆與成長成正相關(Fig.5和Fig.6)。
針對9PIT組卵巢組織切片觀察卵徑分布與VEGF及PTEN表現量的關係,發現四種分佈型態(Fig.8):
1.PTEN ↑ VEGF↑(卵徑分佈略集中於初始大小)
2.PTEN ↓ VEGF↓(平均卵徑最大,但分佈過廣,均質度差)
3.PTEN ↑ VEGF↓(卵徑分佈僅集中於初始大小)
4.PTEN ↓ VEGF↑(平均卵徑雖為次大但分佈較為集中,推測此型最適催熟)
討論:
報告指出PTEN 蛋白是磷酸肌醇-3-磷酸酶-蛋白磷酸酶B (PI3K-AKT)訊息路徑強效的負調控因子。在齧齒類中,藉由剔除PTEN基因使胰臟蘭氏小島質量與大小增加,且β-Cell細胞數增多4。與我們的結果:PTEN表現量與組織增長成負相關符合。
根據我們的結果符合生理上最核心的現象—動態平衡。在1996年,Hanahan 和 Folkman對血管新生作用提出了翹翹板平衡理論假說1(生長因子與抑制因子以動態平衡調節生理作用,Fig.9)。因此,推測VEGF啟動了血管內皮組織增長的引擎,但因作用時間短造成了長時間觀察上無顯著相關性,但不可或缺。PTEN則如煞車系統隨時調控組織增長狀態以維持組織的正常發育。VEGF/PTEN比值與鰻魚卵巢及紅體組織增長成正相關支持了此假說。隨之,卵徑分佈與PTEN和VEGF表現量的微妙關係更顯示兩者動態平衡在調控細胞大小上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總合以上,我們推論在原始脊椎動物中,組織與細胞發育似乎受到VEGF/PTEN平衡關係的調節。若能以經濟及簡易的方式判斷且調控VEGF/PTEN的平衡係數,或許對於諸如鰻魚等促成熟技術過程中不穩定的生理現象能有所突破及改善。
參考文獻:
1.Hanahan and Folkman, Cell (1996) 86: 353-364.
2.Martin A Jünger et al., J. Biol. (2003) 2:20.
3.Napoleone Ferrara, Endo. Rev . (2004) 25(4):581–611.
4.Kinh-Tung T. Nguyen et al., Mol. Cell. Biol. (2006) 26:4511-4518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鄭人置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市,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

教條主義笨蛋,只相信測量出來的腳丫子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郵局的行員也只相信印章,不相信一個活生生的人。
同樣的,寧可拘束於死條文,而捐棄對上位者道德的要求與大眾感受與生活體驗,這跟鄭人買履,寧信度,不自信也,是一樣的,可悲!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群眾遊行示威





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我的奮鬥」(Mein Kampf)乃是「二十世紀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為了這本書中的每一個字,有一百二十五個人喪失了生命;每一頁,四千七百人;每一章,死亡的人數在一百二十萬以上。」因為,「我的奮鬥」既然是納粹德國的政治聖經,自一九三三年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為止,在第三帝國內部以及歐非戰場上所毀滅的生靈,推本溯源,莫不由此書而起。

極不幸的是,希特勒式的思想並未隨著他的死亡而死亡,而且正在我們的週邊上演。很多團體動不動就發動民眾(有的利用宣傳有的利用動員)遂行其特定政治目的,我們不能否認(團結)是民眾對抗統治階級的唯一有力且有效之武器, 但它是雙面刃,如希特勒所說的──
「……這些陣容浩大的群眾示威,成千成萬的人在一起遊行,遂使得渺小卑鄙的人也都傲然自得,燃燒著無窮信心。儲管他自己不過是一文也不值的蟲蟻,但卻自認為是巨龍的一部份;在巨龍噴吐的火焰之下。可憎的布爾喬亞世界終有一天在熊熊烈火之中一炬而盡,無產階級專政必可慶祝其最後的勝利。」

希特勒對於所謂廣大群眾的蔑視,一再形諸筆墨,他所用的詞句如「頭腦空空的羊群」,如「愚蠢的化身」等皆是。他又表示,人類在集體活動之時,都是懶惰、怯懦、娘娘腔調、感情用事,而且不能從事理智考慮。

在希特勒的宣傳理論中說「謊言扯得大,正是可以取信於人的一個因素;這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群眾們的頭腦簡單到極點,所以越是大言炎炎,越是比扯一些小謊更有宣傳效果。群眾也常常扯一些小謊,不過限於羞惡之心使他們不願意扯太大的謊言。因此。即便有人起而指摘的話,群眾也絕不會相信竟有人敢如此無法無天,顛倒是非的。」簡言之,謊言越大越容易被群眾相信,而且越不容易被人拆穿。

小心!! 歷史又回來嘞!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Krogh's principle


August Krogh 因發現為血管在運動時的調節機轉而榮獲1920年諾貝爾生理學獎。而這個機轉的發現為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及臨床醫學奠定了重要的里程碑。除了在學理研究上的貢獻,克羅伊亦在許多方面上展露了他過人的才華。
1929年Krogh曾說了下面一段影響深遠的話,「For a large number of problems there will be some animal of choice, or a few such animal, on which it can be most conveniently studied」(一個科學上的難題,總有合適的動物可供實驗研究)。
發現Kerbs cycle的Hans Krebs將這句名言稱為Krogh's principle。v“rogh's principle”建議我們要尋找某種合適的實驗動物來研究一個科學的難題。

生物研究使用實驗生物,這些年來,酵母菌、線蟲、果蠅、斑馬魚、小鼠已成為大家公認的模式生物,這可以從Nature 以及Science期刊大部分論文都不出這幾種模式生物的研究看出端倪。許多著名的癌症研究機構都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在我們來看,果蠅跟癌症再怎麼也扯不上關係。事實上,癌症其實是生長與發育失控的結果,而只有從果蠅這種簡單的生物我們才能去解析生長與發育的原理,從而了解癌症不正常的生長與發育,尋求控制的方法。這樣的思考邏輯對我們一向以為“癌症研究就該從癌症病人直接切入”的臨床研究者,實在有點匪夷所思,而這也是我們的研究總是只能及於表象,無法深入的原因。
然而在今日“基因體”科學的時代,Krogh's principle有了更新的詮釋。針對一個生物醫學的研究課題,學者必須對一種以上的模式生物去觀察、研究與實驗,然後將不同模式生物所提供的資訊,互相比較對照,以求得單一種模式生物無法提供的資訊。

Monday, September 11, 2006

參與歷史?

年輕的時侯當兵時,和同梯的聊天,反正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他提出一個觀點:如果一生有幸參與一件歷史事件那一定會不一樣!
後來我出國留學巴黎,名符其實的國際城市﹔而且海明威曾說:(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所以有幸目睹一些國際事件。
記得八月的某一天早晨起床,下意識的把電視打開,電視播新聞快報說英國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和愛蜜莉的異想世界場景一樣)...後來我還跑去看那地下道的第十三根柱子,果然有被擦撞的痕跡...

密特朗得癌症死亡,在巴黎聖母院辦告別式,各國政要都來了,美國科林頓總統也來;那時我在聖哲曼大道等二十四路公車,眼看科林頓的凱迪拉克車,從我前面不到二十公尺的地方開過去,事實上他們不流行封路式的交通管制,反而是出動交警騎摩托車在週圍,把其他車子趕到旁邊去,有點像船舷破水...

有一次到老留學生家裡去,不期而遇盧修一先生,他笑咪咪的獨自在一角,容光不錯... 但後來才知道那時他已經因肺症切掉一邊的肺,可惜沒和他合照留下歷史紀錄...

或許歷史就是 "白頭宮女話天寶"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話說玄宗。”

Thursday, September 07, 2006

我賭他得諾貝爾獎!

當媒體一窩瘋把他捧成終結癌症的英雄時,他中肯誠實的態度,著實讓人更敬重他。

講述的也是新一代科學理論觀念在經過種種努力以及研究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佛克曼醫生是超強的外科醫生,也是一位不願意墨守成規的研究者,他開創了治療癌症的嶄新領域,以阻斷血管新生的方式,在以外科手術、化療為主的癌症治療當中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更具潛力的治療方法,其中佛克曼醫生最讓人尊重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最著名的言論是”如果你患癌症,而且你是一隻小鼠,我們就能治癒你。"

本實驗室的指定讀物: "佛克曼醫生的戰爭"










(取材自 "Circulation" 醫誌,1998年8月4日出版)

哈佛大學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福克曼醫師,經過了三十餘年的醫學研究,卓然有成,事經紐約時報之採訪報導,一鳴驚人,世界聞名,預測其成果可能是廿一世紀科學家希望將心臟病及癌症在高占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心病),第二(癌症)兩個元兇剔除的最強剋星。

 福克曼醫師告訴「循環醫誌」Circulation的採訪者說,他研究的目標就是要解開「血管新生」之謎。福克曼與他的共同研究者貝克醫師卅餘年前在美國海軍研究所研究實驗白鼠甲狀腺癌時,發現癌塊若無血液供應,便會自然萎縮消除,因此,福克曼大膽的假設「無血液供應則癌不能生長」的理論,從此一大膽的假設經過卅餘年來埋頭苦研終於完成了今天的實驗證明。

 首先,他必須確定促成血管新生的基本蛋白質是什麼?歷經六年的生化純化研究,他終於在1984年確定了此一蛋白質名為「鹼性纖維元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此後,科學家們又隨此而確定了14種特殊蛋白質有此功能。它們都是「促進」血管新生。相反地,在1980年代,無人能找出「抑制」血管新生的特殊蛋白質。

 福克曼醫師終身研究之主題為「血管新生因素」。從正面看,「促進」血管新生可以救冠狀動脈梗塞,腦動脈阻塞,週邊動脈堵塞等等疾病。從反面看,「抑制」血管新生因素可以使癌塊縮小萎除。

因為癌塊的腫大及轉移,純需血管新生因素的促進,無論哪一種毒癌,都無法逃過血管新生此一機轉而長大、轉移、惡化。所以「抑制」血管新生因素是癌的剋星。此一研究若是成功,可以說是一石二鳥,而且一舉兩得,「心」「癌」絕症雙除,無怪乎其初步結果的動物實驗震撼醫界,爭相研發,以底於成。

 首先,福克曼在動物實驗中若使用促進血管新生因素,癌症便即腫大轉移。譬如乳癌的病人初發時只有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素」,但是當乳癌發生轉移惡化時,癌腫便會產生4~6種血管新生因素。

 跟癌症相反的機轉是心臟病的治療,心臟病專家研究如何「促進」血管新生以治心肌缺氧;而癌症的研究是如何「抑制」血管新生而使癌組織餓死。

在1980年代,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只能「促進」癌組織血管新生,但一直無法確定「抑制」血管新生的蛋白質。直到1990年代早期,科學家發現了一組有效抑制實驗動物癌症的血管新生蛋白質,福克曼稱其中最重要的二種為(一)血管新生阻斷劑(Angiostatin),(二)內皮細胞阻斷劑 (Endostatin)。

 歐禮瑞醫師是福克曼醫師實驗室中一位年輕的研究醫師,他首先發現了血管新生阻斷劑,此一蛋白質可自然於體內產生。歐禮瑞的第一篇研究論文發表於1994年的「細胞」Cell醫誌中。在他們的動物研究中,沒有任何一種實驗白鼠的癌組織逃得過血管新生阻斷劑的抑制而不消退萎縮!

 福克曼醫師聲稱:將來治癌之道並不限於哪一種癌。除癌藥物不是作用在癌體上。新的治癌之法乃是斷絕其血液供應令其萎縮而死。此藥不像今日的化學治療,以毒攻毒,結果病人與癌玉石俱焚,同歸於盡。此藥無副作用,配足劑量拮抗癌本身之血管新生便可達治癒之目的,也不會跟其他的治療方法衝突。這種治癌方法,假以時日,一旦成功,其療法與以前完全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治癌方法。

福克曼說醫藥的創新往住令人難以預測!以前誰會想到纖細的內皮細胞(顯微鏡下才看得見)卻是最嚴格控制癌塊長大惡化的因素?目前,複合血管新生阻斷素與內皮細胞阻斷素幾乎可以完全消除實驗動物的癌症。

 福克曼認為這一切成果只能說是一種充滿了希望的期待。因為藥物對實驗白鼠有效卻不一定對人類同樣有效。尚待臨床人體試驗成功才能証實。當然,臨床試驗已經開始,盼這是最新醫學賜福廿一世紀人類最大的奇蹟!

 福克曼醫師雖非心臟病專家,但是他已經臨床証明心臟繞道手術後,注射促進血管新生因素可以增加病人心血管的生長,此論文已刊載於1998年2月24日的美國心臟學會「循環」及英國「自然」等最著名的醫誌中。

 哈佛大學的伊斯納醫師及康納爾大學的羅斯嘉醫師都曾使用一種血管新生蛋白質(VEGF)治療冠心病,雖然現在療效為時尚早,但是這也代表新的趨勢和治療的途徑。

 福克曼認為目前尚有若干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臨床上究竟用純DNA注射,還是使用病毒轉帶基因
進入細胞較為有效?

 此外,心肌梗塞最主要的病理變化:血管硬化引發血脂瘤破裂及栓塞是否與血管新生因素有密切的關係?若然則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許麥克醫師已在1998年的「循環」醫誌中發表研究的結果,以証明血管硬化及血瘤腫塊(plaque)與血管新生因素的病因關係。

 到目前為止,如果有人問福克曼醫師臨床的實效?他會告訴你現在「血管新生抑制素」加「內皮細胞抑制素」可以治癒任何實驗白鼠的癌症。但是人體的癌症尚待臨床試驗証明。實驗白鼠究竟與人類並不完全一樣!但是無疑的,此一新的發明對癌症與心臟病的治療的新趨勢,可能一石二鳥,正反相剋,已受到全世界科學家的重視與努力研討,希望為廿一世紀的人類健康帶來新的曙光及期望。

 福克曼醫師之研究譽滿全球。美國心臟學會之「循環」醫誌主編,兼德州大學醫學院內科主任及德州心臟研究所所長魏勒遜教授尊稱福克曼為「血管新生之父」(Father of Angiogenesis)。德州大學安徒生癌症中心細胞生物學主任菲特勒讚美福克曼為希望的燈塔,國家之寶,他具創見有機智而不怕失敗,終身研究最後獲得偉大的成功!

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剃刀理論

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一個原理: the simplest one is the most probable one (many explanations with the evidence)。意即 : 那個最簡單的解釋通常就是正確的答案。

另一個很有趣而且很迷人的概念是Goldberg, Rube 所提出。Goldberg 是美國漫畫家,其最受歡迎的作品是以滑稽筆調畫的各種設計得極為複雜乃至荒謬、但用途極為簡單的機械裝置及其他「發明」,他的名字因此成了「複雜而無用的發明」的同義語。


事實上,很多生命或生理現象几乎是Goldberg的運作模式,但解釋的方法卻是Occam's Razor。

歷史也是一樣, 歷史事件(event)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孕釀、是共業、是潮流、是環環相扣,如Goldberg 的漫畫。決定歷史的走向,事後諸葛,無寧是Occam's Razor的作用,因為歷史是"人"的互動與主觀紀錄,同樣的,解釋人的行為可以用Morgan's canon , 意即: the lowest level will work (what level a behavior controlled by nervous system)。如果能把一种行為解釋為低级的心理因素的结果,就不可解釋為高级的心理因素的结果。
所以,用心計較,終究是本能運作的結果,扯一堆謊,違背Occam's Razor, 需要更多的謊來圓前面一堆謊。

Sunday, August 27, 2006

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林覺民寫下此信的時候 如果知道他所奉獻的組織 在幾十年後成為腐敗的同義詞 被另一群人給革掉了 他會如何? 我想他還是會做的
給所有的革命者

與 妻 訣 別 書 林覺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具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尤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日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兩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乎!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幾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Ernesto Che Guevara

Ernesto Che Guevara:


Revolution is original not mimic

Evolution is radical not modified

We, ordinary people, do not use our judgement to verify them.

Tuesday, August 15, 2006

竊勾者誅 竊國者侯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捨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翻成白話就是: 就是我好運...)

《語本漢.劉向.說苑.卷十一.善說》:「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臣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燻,何則?所託者然也。」

(翻成白話就是: 憲法保障...)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汝何故生我家!

《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殿。”.....

大意及故事是說: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朝兩百七十六年最後一天的早朝,只剩皇帝與身邊伺候的太監王承恩。崇禎親自走到殿前敲朝鐘,一聲接一聲,迴響在無人應朝的空曠大殿,他的亡國之臣徹底離棄了他。崇禎心灰意冷,一閉眼流下兩行清淚,對王承恩說:「你也走吧!」太監哭倒:「奴才生生世世都陪著皇上。」十七年臣民膜拜,風光簇擁,死到臨頭冷冷清清,身旁只剩一個忠心耿耿的太監。崇禎心知必死,召來三位皇子要他們換上布衣,將御詔交給三人囑咐出宮伺機再起。之後到皇后寢宮:「城破國亡,爾為國母,理當自絕。」周皇后悲泣訣別,懸樑自盡。他再吩咐王承恩,所有曾臨幸過的妃嬪一律賜死,自己則拔出長劍,走向平時最疼愛的長平公主寢宮。十六歲的公主哭得悲切,崇禎心痛說:「汝何故生我家!」揮劍砍落,公主大驚閃避,左臂齊肩而斷,崇禎淚眼模糊,再也無法補上一劍。...

哎!!! 讓我想到「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上的故事: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竟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
,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
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
「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故事比喻與其顯身揚名於廟堂之上而毀身滅性,不如過貧賤的隱居生活而得逍遙全身。

不過,名與利 就像鴉片一樣,上了癮不易斷。登高是不會自卑的,眾生呀。早在秦代就有 李斯 的例子:
貪權媚上的李斯顯然深得暴君贏政的欣賞,終至位極人臣,然而一切只為自己利益轉變的心態,完全被聰明的趙高看透並加以利用,終於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後因為趙高的陷害,李斯與兒子被押赴咸陽鬧市腰斬,並夷滅三族,臨死之前,李斯才回憶起與兒子帶著黃狗,在楚國家鄉打獵的美好時光,然而一切都為時已晚。

或許現在有些人在被媒體追著打時,正懷念以前的平淡生活...

Sunday, July 30, 2006

血管新生與鰻魚

新血管生成與血管新生的研究都是以哺乳類動物來當模式生物,而在魚類中相關的研究較少。血管新生與新血管生成對胚胎發育非常重要;成熟過程中,發生在特定組織中,如卵巢、子宮內膜與腫瘤組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又稱為VPF(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是刺激血管新生的重要因子。本計畫即針對VEGF對魚類卵巢發育與胚胎發育的基礎研究與其可能應用的先導計畫。哺乳類動物的卵巢有周期性的血管新生作用,卵巢濾泡血管系統(血管系統建立完成時會分布於鞘細胞層內部與外部),用以提供卵發育所需的促性腺激素、生長因子、氧氣、類固醇激素前質物與其他支持濾泡生長的物質;相反的,如果血管退化則引起濾泡退化,已經證明濾泡萎縮是從韒細胞層外層的微血管凋亡開始,接著是韒細胞層內層的微血管。越多的血管生成會帶入更多的GTH,而此輔助與加乘的結果在造成濾泡排卵,但血管供應的失效,是濾泡走向退化(atresia)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血管新生和魚類卵巢發育並沒有相關的研究。在虹鱒中已證明卵細胞的退化受E2 (雌二醇)、GTH、上皮成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的抑制。在哺乳動物中E2、GTH、EGF已證明可刺激濾泡細胞VEGF的表現,但沒有相關研究證明這些因子的作用在魚類是否也是經由VEGF而抑制卵細胞退化;鰻魚需要施打數十針注射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使卵巢發育,但如果在排卵前停止注射,則造成卵巢退化萎縮。。另一方面。在魚類人工催熟過程中卵細胞發育的不同步,推測是因為處理所造成而非自然狀態。可以懷疑的是: 是否因為血管新生不足而影響卵細胞發育的不平均(不同步)? 值得探討,因為在大鼠濾泡,高的VEGF是決定成為優勢濾泡的重要因素,因為濾泡血管網的建立與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助於生殖激素的傳入。從發育的觀點來看,鰻魚由柳葉鰻苗、鰻線、幼鰻、小鰻、黃鰻,黃鰻再長成銀鰻,這過程不啻變態發育,可歸為廣意的胚胎發育。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新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造成血管新生與血球分化最重要的因子,缺乏VEGF時,則會造成血管形成的缺陷與胚胎死亡。事實上,魚類生活史中,90%以上的死亡發生在初期生活史,因此初期生活史的成長與存活,成為影響魚類資源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報告指出VEGF 不只影響胚胎發育,也影響出生後的幼期至成年期的成長。而幼期發育時如果利用VEGF拮抗劑,所發生的結果就是腎衰竭所引起的急性死亡,而主要病理是絲球體微血管功能受抑制,鰻線及幼鰻在馴養期間如遭受愛德華氏病感染時腎臟腫大潰瘍型病徵類似。在哺乳動物中,報告指出VEGF 不只影響胚胎發育,也影響出生後的幼期至成年期的成長,是故,VEGF在魚類幼期發育的應用有其價值與前瞻性。
研究方法或研發策略: 選殖血管新生相關基因(主要是VEGF)、建立VEGF的離體與活體研究系統,並研究VEGF表現如何受調控;比較自然成熟與人工催熟下性腺或其胚胎發育的VEGF之表現;另外,建立血管內皮細胞的培養系統,以研究血管內皮細胞如何增生,並研究VEGF如何影響血管新生。嘗試利用VEGF重組蛋白,實際應用於魚類性腺成熟與胚胎發育。VEGF也和疾病有密切之關係與可延伸至魚病研究。鰻魚尚無自然性成熟之紀錄。鰻魚人工繁殖已實施久久,但存在的問題是:卵細胞發育不同步而且催熟效果的個體差異,懷疑可能與卵巢循環系統有關,因為卵細胞發育不同步表示卵細胞無法同時獲得養份或激素刺激;即使可以獲得受精卵但大部份的幼苗在14天內死亡,可能和循環系統的不良有關,循環系統是運輸養份、氣體、代謝廢棄物與防衛細胞的根本。改善或增強循環系統有助於相關問題的解決。
由於相關研究在魚類並不豐富,因此本計畫擬分為基礎研究與先導應用實驗,以3-4年的時間研究與調查鰻魚性腺發育、授精、孵化過程中VEGF的變化與其應用對此過程之影響,例如: (1) 調查鰻魚不同發育階段與性腺(卵巢濾泡細胞與精巢)或紅體VEGF表現之關聯。 (2) 比較養殖鰻與野生鰻催熟效果與性腺或紅體VEGF表現有無差異。 (3) 探討不同處理(腦下垂體研磨液、hCG、steroid 之組合) 對性腺或紅體VEGF表現與配子生成之影響。 (4) 催熟中斷再施以不同處理(腦下垂體研磨液、hCG、steroid 之組合),探討不同激素對性腺萎縮退化的影響與VEGF表現關連。 (5) 利用VEGF基因製造重組蛋白發展VEGF蛋白質免疫偵測工具。 (6) 利用表現載體用於活體表現VEGF,測試對鰻魚性腺發育之效能。 (7) 調查鰻苗人工授精、孵化,魚苗發育過程中VEGF的變化與表現。 (8) 研究人工鰻魚苗發育過程中,如何影響VEGF的變化與表現。 (9) 利用表現載體用於活體表現VEGF,測試增進鰻苗發育提高存活率之效能。研究經費約70萬/年。
預期完成調查鰻魚成長過程中VEGF 在性腺之表現與銀化或人工催熟之影響;造重組蛋白,誘發抗體發展免疫反應偵測工具與活體處理實驗。了解人工催熟時不同激素組合對性腺發育之影響是否經由VEGF對血管發育之影響。以VEGF刺激胚胎血管之功能,促進鰻苗發育提高存活率,期能對鰻魚產業有所幫助。

Thursday, July 20, 2006

天然物避孕...

某日 正備課 蓋生殖生理也 然內分泌控制為其微言精義乎 又生殖控制(避孕)乃其經世濟國之實證也 避孕之道早於中古中東之邦(埃及)已早有行 但流於旁門左道胡搞瞎搞之稽也 突然 先妣事略 閃過心頭 特節錄於此 以饗同好

先妣事略(節錄)    

明 歸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踰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踰年,生有尚,妊十二月。踰
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
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
」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中少有的避孕記載 但有沒有效卻不得而知 至少它不是很難喝 就是嚴重副作用 (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
不知有沒有人知道這 螺 是什麼生物 搞不好其有效成份 可拿來發財...
  

Friday, July 14, 2006

奇妙的記憶...

時間: 我家買了第一台黑白電視後的某一個晚上 (約剛要上小學前後)。
場景: 黑白電視上(可能是中視吧)播著一部奇怪的電影,模模糊糊的印象中: 有一堆消防隊員在燒書,原來是燒書隊的,過程中有人劃了火柴和書一起自焚,…其中有一個消防員, 開始懷疑他的工作,偷偷藏了一本小書在褲後的袋子裡。後來他開始逃亡, 逃亡過程中有警察駕著類似單人火箭飛行器的東西去追他, 他躲在小船的帆布下, 警察從上空飛過去。 終於他逃到了森林的深處, 那邊有一群人, 也都是逃避燒書政策的。 當然那邊也沒有書,不過他們不讀書, 他們背書, 每一個人背一本書, 每一個人的名字就是他背的書名… 我忘了結局在我的幼小心靈中….
那時候剛好智利發生政變,我天真的問我哥:"是不是在演智利政變?"

三十年之後, 我才知道, 智利政變是發生在1973年9月11日。 而我7歲看的那一部片子, 我現在才知道, 它叫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而且是 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電影, 是影史上著名的經典之作…。


目前《華氏451度》正計畫二度改拍成電影,預定由『綠色奇蹟』的名導演執導,巨星布萊德彼特主演,備受矚目。

華氏451度剛好是紙的燃點
讓我們看看 華氏451度 的大概內容

在未來的世界裡,知識被視為動亂的根源,閱讀變成犯罪的行為,政府下令焚毀所有的書籍,人們只能依賴政府掌控的電視牆吸收資訊。『消防員』的職責也不再是救火,而是扮演偵查與焚毀書籍的角色。
孟泰格,二十歲便繼承父業,成為一個盡忠職守的消防員。他一直深信知識會使人誤入歧途,對於自己的工作從未質疑,直到三十歲那年,他從鄰家女孩身上驚遇知識的靈光!
  忽然間,對於日日焚毀卻從未翻閱的書藉,他迸發出一股強烈的好奇心,他開始在每天的例行作業中私自留藏一兩本書,甚至敢於違法閱讀,即使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紙包不住火!孟泰格的『變節』終於被政府發現,並派遣『機器獵犬』追殺這名叛徒,而逃亡的過程中,孟泰格也從『書籍終結者』蛻變成為『知識的扞衛戰士』....

Thursday, July 13, 2006

缺乏思考能力?

1.誰說dpp缺乏思考能力?
2.從前kmt說她是 二毛子 現在dpp說她 充滿偏見
3.看看不同立場 不同的思考觀點也不錯


本文轉載自 民進黨青年發展部 網站 : (http://www.y-stage.org/trackback/1987)

充滿偏見的龍應台「今天這一課」

/陳生

 龍應台針對罷免案寫了一篇《今天這一課:品格》,以龍女士曾經是馬英九市府團隊重要成員的背景,全文以泛藍的偏執語彙質問本土總統,就不言可喻。本人深不以為然,試著以相反的立場質問龍女士,若前文不對後文,請各位海涵。

 龍應台女士:你耗費精力寫的「今天這一課:品格」,在我看來更像是在教育連戰、馬英九、宋楚瑜。三人同是泛藍政治領袖,連宋雖連兩次角逐大位失利,但2008總統大選都可能捲土重來,品格這一課對仍想問鼎大位的泛藍領袖一樣如雷貫耳。

 一、光榮的日子

 龍女士說:「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是台灣人行使罷免權,督促一個總統下台,將來的歷史會寫到,這是光榮的日子?」

 這一天,國親甲級動員群眾包圍立法院,明知罷免案難過關,硬是要將陳總統趕下台。歹戲拖棚的罷免案終究沒通過,但股市遭拖累狂瀉兩百四十五點,市值縮水股民哀嚎,這場罷免案未得到人民的支持,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場民主鬧劇,怎麼會是「華人世界光榮的里程碑?」

 二、台灣社會現狀

 她說:「表面上,台灣一片動盪;人們每天看見、聽見,被舖天蓋地包圍的,是電子媒體的誇張和聳動、街頭巷尾的挑釁和喧囂、醜聞弊案的揭發或遮蓋、領導人物的尊嚴掃 地、意見菁英的各說各話。民主似乎墮落成只剩下政治操作的爾虞我詐;價值的混淆,是非的顛倒,社會互信的嚴重腐蝕,使人開始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

 台灣民主淪落成爾虞我詐,族群對立,始作俑者是誰?是誰從319抗爭到現在?是那個媒體假借媒體自由行聳動誇張的文革式鬥爭?當連戰痛罵「人人得而誅殺陳總統」時,其人格尊嚴是否掃地?當宋楚瑜高分貝要陳總統下台時,其政治操作手段是否適當?當馬英九脫口說出:「子彈已經上膛,隨時可以扣扳機時」時,其假裝的溫良面具丟到哪裡去?誰讓這個社會價值混淆,是非顛倒?


 是一心與中國連結,不願認同台灣的中國政黨。

 三、罷免案是集體補課

 她說:「這場喧鬧是人民在集體補課,補修在威權時代裡不准你修的公民課。」

 試問威權時代,誰敢提倡罷免蔣總統?若說國親在街頭喧囂的同時,是人民集體補修威權時代修不到的功課,無辜的台灣人民寧願回到威權時代,也不願接受連、宋、馬恐嚇威脅。

 四、教育我們辨識價值真偽

 她說:「每一件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每一篇對金融勾結的報導,都使人民對公共政策多一份警惕。每一次政治人物的演出,都使人民更熟悉他的伎倆,看穿他的破綻,認清他的品質。不要小看了台灣人民,台灣人民在弊案中累積他對權力本質的認識,在喧囂中磨利他對政治人物的判斷,在紛紜中加深他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在混淆中培養他對真偽價值的辨識。」

 誰說民進黨執政勾結金融集團?過去,國民黨政府發生的金融勾結弊案,我們是如何被國民黨教乖的?劉松藩淘空台中中小企銀案、王玉雲父子淘空中興銀行案,郭廷財淘空東港漁會信合作社案,國民黨政府時期造成多少金融機構擠兌案?讓國民黨重回執政,難保這些歷史舊案不會重來。


 五、我可以選你,也可以罷免你


 她說:「罷免可以不成功,但是人民已經給政治人物一個清清楚楚的警告:我可以選你,就可以罷免你。」

 罷免此例已開,對有機會當台灣領導人的馬英九同樣是一警惕。


 六、龍女士擁抱華人世界觀

 龍女士的思維裡很習慣的將台灣套在華人世界觀,台灣並非中國屬地,何來與與中國、新加坡、香港評比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身為台灣人過半世紀必須忍受中國人的急統壓迫,忍統的代價很高,否則不會有政黨連輸兩次輸不起的反彈。可見台灣民主成熟度仍有待考驗,我們深知民主的歷程沒有不痛苦的;在國家正常化之前,我們只能忍受少數族群的急統壓迫。

 七、足球不只是足球

 龍女士舉德國舉辦世足賽的經驗,文章說萊茵和河中央搭起一個大得不能再大的電視銀幕,兩邊都可以看到即時競賽現場轉播。河兩岸擠滿了人,新聞說,起碼有三十萬人聚到河邊來,隔著中間的河水,兩岸對看。馬路上、河岸邊、廣場上、酒館裡,擠滿了人,各色人種……,印證舉辦世界級的運動可以提高公民的國家意識與認同。可是,一樣是世界級的運動場合,輪到台灣舉辦就可能變調。

 再過三年,2009年世運會即將在高雄市舉辦,依奧會模式台灣舉辦世運會,會場只能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輪到地主國只能演奏國旗歌,所有國家都是撐著國旗進場,只有台灣獨撐升白底五輪奧會旗。台灣人民為國家代表隊加油時,一半稱呼稱中華隊,一半稱呼台灣隊,外國人看到這種現象莫不好奇的問,你們是一個國家,怎麼會有兩種稱呼?

 試問,人人舉奧會五輪白旗能讓台灣感到自豪增加向心力嗎?比賽時大家只能揮舞五輪白旗,因為中國的鷹眼隨時盯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身為主辦國卻不能撐自己的旗子,那是多麼奇怪的國家認同?那年,若是馬英九當選總統,他是比照亞洲女足賽的取締標準,犧牲台灣尊嚴符合重奧會規則,龍女士妳認為呢?

 在台灣主辦國際體育競賽,不但無法讓國民帶來自豪感以及向心力,還需提防中國蓄意打壓造成共同屈辱。台灣一再被打壓,只會增加統獨分離意識,遑論「同舟共濟」、「同仇敵慨」,龍女士妳說「凝聚認同」是一個核心因素,請先認同台灣。


 八、元首不只是經理


 龍女士說:「一個國家的元首,在我的理解,有四個核心的責任:第一,不管國家處境多麼艱困,他要有能耐使人民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使國民有一種健康的自豪感。第二,不管在野勢力如何強悍,他要有能耐凝聚人民的認同感,對國家認同,對社會認同,尤其是對彼此認同。第三,他要有能耐提得出國家的長遠願景,人民認同這個願景,心甘情願為這個願景共同努力。第四,他不必是聖人,但他必須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去對外代表全體人民,對內象徵社會的價值共識。小學生在寫『我的志願』時,還可能以他為人生立志的效法對象。」

 龍女士將教科書教的理論價值套在陳總統身上,而忽略台灣內部國家認同分歧的事實,妳設定的四項元首核心責任,別說用來衡量連戰、宋楚瑜絕對不及格,連馬英九也是。兩年後,讓純正中國人帶領台灣跨入2008,對多數台灣人將是災難的開始。


 九、以下為龍女士批評陳總統的人品風格,不再引述,僅以短文回應

 龍女士只顧批評迷航外交,卻不追究連戰、宋楚瑜05年不顧台灣人民感受,聯袂跑到北京向胡錦濤卑屈求和的事實,說台灣外交困境都是阿扁造成。

 連戰在北大小人獻曝,高唱聯共制台(獨)時,誰呼應一個中國原則,蓄意要把台灣扁損為第二個香港?投共媚共的中國黨領導人都沒有責任嗎?

 馬英九可以嗆扁說出:「子彈已經上膛,隨時可以扣上扳機,會讓陳總統死的很難看」,這一句不是充滿暴力暗示和引誘族群衝突語言?

 連宋自319凱達蘭暴力示威以來,在國會癱瘓政府預算,哪一次不是精心設計地撕裂族群?龍女士對善於詭辯的馬英九奉為道德典範處處維護,對非我族類的本土總統則嚴加批判,試問妳一再強調的品格道德標準是否夾帶族群的歧視?

 十、誰說得出什麼是台灣的願景?

 國民黨淪為在野黨可曾提出什麼憧憬的願景?誰說得出國民黨的願景是什麼?這六年國親壟斷國會罷審預算,集所有力氣投擲在陳總統一個人的爭執上,耗費多少資源?再過兩年「沒有陳總統」的日子,國親不知怎麼辦?

 龍應台為泛藍族群上的這一課:品格,通篇以我執偏見出發,為達扁損台灣總統可以說是用心設計,從子女教育的典範要求,對律師出身的陳總統極盡諷刺,從教科書教的元首標準理論批判陳總統,而對其一心維護的泛藍政客馬英九鬥爭語言視而不見,龍應台此文相較野火集,思緒紊亂,文思凌亂不堪,整理起來挺累的,奉勸龍應台以後為文寫作,請兼顧事實,簡單扼要,別東引西引,胡亂拼湊。

Thursday, July 06, 2006

完了...沒錢做實驗嘞

國科會放榜了 果然又摃龜

不過我們的 VEGF 上到 2005 科技年鑑網

http://yearbook.stpi.org.tw/chinese/94/yearBook/2-5.htm

六)漁業科學學門
1.水產養殖科技研究

(1) 黑鯛的FSH及LH基因表現隨著繁殖季節而增加。

(2) 草蝦眼柄中的6-7型MIH神經細胞在脫殼前會逐漸增加。

(3) 低溫可促進吳郭魚腦中血清素接收器1A及1D基因的表現。

(4) 選殖鰻魚血管內皮細胞成長因子(VEGF)發現雌性素會抑制眼部VEGF表現,而雄性素相反。

(5) 低氧誘發蛋白HIF-1a與HIF-3a基因缺失會造成內中胚層均受到嚴重的影響。

(6) 斑節蝦血淋巴中鈉與氯離子濃度隨氨-氮及亞硝酸-氮濃度上升而減少。


也被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Part A 接受

http://dx.doi.org/10.1016/j.cbpa.2006.04.027

可以稍為ㄚQ 一下

研究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 有時滿挫折的 特別是別人看不到我們是很努力的時候...

今天這一課:品格

20060627

龍應台
■ 光榮的一日

今天,是一個光榮的日子。將來的歷史會寫到,在2006年6月27日這一天,台灣人行使罷免權,督促一個總統下台。

不論今天的罷免結果如何,台灣人民又在華文世界的民主進程和憲政史上,豎立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表面上,台灣一片動盪;人們每天看見、聽見,被撲天蓋地包圍的,是電子媒體的誇張和聳動、街頭巷尾的挑釁和喧囂、醜聞弊案的揭發或遮蓋、領導人物的尊嚴掃地、意見菁英的各說各話。民主似乎墮落成只剩下政治操作的爾虞我詐;價值的混淆,是非的顛倒,社會互信的嚴重腐蝕,使人開始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

但是,你不能不看見,在這喧囂混亂的同時,人民在集體補課,補修在威權時代裏不准你修的公民課。

每一件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每一篇對金融勾結的報道,都使人民對公共政策多一份警惕。每一次政治人物的演出,都使人民更熟悉他的伎倆,看穿他的破綻,認清他的品質。不要小看了台灣人民,台灣人民在弊案中累積他對權力本質的認識,在喧囂中磨利他對政治人物的判斷,在紛紜中加深他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在混淆中培養他對真偽價值的辨識。

他掙脫了權威的束縛,實踐過選舉,實驗過公投,現在,他再跨出一步,敢於嘗試罷免。罷免可以不成功,但是人民已經給政治人物一個清清楚楚的警告:我可以選你,就可以罷免你。

世界上沒有人能否認:台灣有的,是整個華人世界裏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體。

補課的代價可能很高,可是成熟的過程沒有不痛苦的;今天,我以身為台灣公民為榮。

■ 足球不只是足球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負擔。昨天,收到一封電郵,作者是一個17歲的德國少年:

「麥茵河中央搭起一個大得不能再大的電視銀幕,兩邊都可以看到球賽現場轉播。河兩岸擠滿了人,新聞說,起碼有30萬人聚到河邊來,隔着中間的河水,兩岸對看。

馬路上、河岸邊、廣場上、酒館裏,擠滿了人,各色人種……最奇怪的是,每個人都在微笑,都在擁抱,都在唱歌。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對彼此那麼友善,對陌生人那麼熱情,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那麼喜悅,那麼開懷。

我也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德國國旗同時出現──幾千幾萬幅國旗在人們的手裏揮舞飄動。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那麼以自己的國家『自豪』,其實,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以自己的國家『自豪』過──這真是第一次。大家在揮舞國旗為德國隊加油的時候,好像納粹的陰影真的消失了,好像人們突然發現──我們是德國人,是一體的。

我這才發現,這次主辦足球世界盃,對德國人的『認同』是多麼、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我很吃驚。」

這個17歲的德國青年以一種最天真的方式認識了政治領袖們非常明白的一種規則:成功地主辦國際體育競賽可以給國民帶來自豪感以及向心力。在全世界的注目之下,把盛會辦得風光,人民會以他所屬的國家為榮;國際競技所帶來的「同舟共濟」和「同仇敵愾」的情感,又能加深人民的國家認同和社會凝聚。每一個有能力的國家都卯足了勁在競爭重大國際競技或博覽的主辦權,除了經濟考量之外,這「凝聚認同」、給國人光榮感的政治考量,是一個核心因素。

■ 元首不只是經理

一個國家的元首,在我的理解,有四個核心的責任:第一,不管國家處境多麼艱困,他要有能耐使人民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使國民有一種健康的自豪感。第二,不管在野勢力如何強悍,他要有能耐凝聚人民的認同感,對國家認同,對社會認同,尤其是對彼此認同。第三,他要有能耐提得出國家的長遠願景。人民認同這個願景,心甘情願為這個願景共同努力。第四,他不必是聖人,但他必須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去對外代表全體人民,對內象徵社會的價值共識。小學生在寫「我的志願」時,還可能以他為人生立志的效法對象。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帶領我們進入21世紀的這位元首,是的,他近乎災難性地不及格。

當他在空中做外交「迷航」的時候,當他讓霸氣的美國政府直接或間接羞辱他的時候,台灣人沒有自豪感可言,只有沉默的屈辱。當他用充滿暴力暗示和誘引衝突的語言對人民說,「我願意犧牲,扣扳機吧」的時候,台灣的社會是被精心設計地撕開割裂,而不是和解和凝聚。當他對一件又一件的弊案無法澄清,前後矛盾,而同時又拒絕反省的時候,他不是一個道德典範,他是一個典範的顛覆與嘲弄。

至於可憧憬的願景──誰說得出什麼是台灣的願景?這個社會,已經有好幾年,沒有人在談願景了。舉國的力氣,投擲在對一個人的爭執上。一個應該是解決問題的樞紐,變成問題的來源。

我們賦予元首的任務,是讓他以超出我們的道德力量去做教育孩子的人格典範。是讓他以高於我們的眼光,為我們找到方向,指出夢想之所在。是讓他以遠比我們開闊的胸襟去把那撕裂的,縫合;使那怨恨的,回頭;將那敵對的,和解;把那劍拔弩張的,春風化雨。

他回報我們的,卻正好是一切的反面。

這個是非,在我眼中,是分明的。元首不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只需談執行績效和法律責任。對於元首,法律責任只是最低要求、最末端的一件事;他第一要擔起的是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都不是依靠法律條文來規範的。

規範政治和道德責任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文明和教養。

■ 誰教過他「 品格」?

當一個元首成為「千夫所指」時,一個深層問題必須追究的是,這樣的元首和他的裙帶集團,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他們的家庭和小學教育,有沒有教過他們,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誠實是第一原則?他們的中學教育,有沒有教過他們,公和私的界線要嚴格分明,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元首的大學法律系教育,有沒有教過他:最大的權力必須以最大的謙卑來承擔?有沒有教過他韓愈在1200年前說過的話:「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沒有教過他薩穆爾‧斯邁爾斯在130年前說過的話:「一個偉大的國家領袖在他身後留給國家的財富是,一個毫無瑕疵的生活楷模,是所有後人在形成自己品格時仿效的榜樣」?

他所一路成長的社會環境──父母、長輩、老師、社區、媒體、整個教育系統,有沒有給過他一種薰陶,一種教訓,告訴他:沒有品格,權力可能就是災難?

培養了他的政黨,在台灣民主進程上曾經做過偉大貢獻的這個黨,有沒有認識到,人民當初是因為對這個政黨的品格有所信任才將權力交給了它,而將來人民還迫切地需要它,重建清新的品格力量,去監督和對抗下一輪可能腐敗的新的執政者?

今天拚命為他辯護的人,是為了什麼而為他辯護?品格和道德,在民主政治裏,究竟還算不算數?今天反對他的人,又是為了什麼而反對?是真正原則的堅持,還是黨派權力的便宜計算?

如果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政黨,從來就不曾把品格和教養看做教育的關鍵內容,如果我們的政府,從來就沒把公民素養看做國家的教育大計,如果有了民主制度,但是制度裏的人民本身是一個對於品格根本不在乎的群體,那麼選出一個無能、無識又嚴重缺乏恥感的總統,我們為什麼驚異呢?

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是社會的整體文明與教養的產物。檢討他、批判他的同時,這個社會本身的公民教育和品格培養,恐怕更值得我們深深、深深地思索。

■ 一點也不差

所以,罷免通過不通過,哪裏是真正的意義所在呢?罷免的真正歷史意義其實在於,透過罷免的提出,台灣人民用無比清晰的聲音做出宣示:民主不是民粹,自由不是放任,容忍不是拋棄原則,人民長大,不代表不需要典範。透過罷免的提出,人民在考驗自己對大是大非有多少堅持,對社會進步的力量有多少信心,對不該忍受的行為他如何決斷,對值得奮鬥的目標他如何執著。

一課一課地上,一關一關地過;一路走來,台灣人,你一點也不差。

Sunday, July 02, 2006

複製生物 Vs 基因複製生物



自1953年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華生與克立克兩位科學家描繪出DNA美麗的雙螺旋結構,啟動了生命科學的發展馬達,在短短不到50年之間,人類不僅有能力從各種生物分離出DNA,找到所要的基因,隨心所欲將不同物種的基因兜在一起

更令人稱奇的是複製出桃莉羊及其他的動物,並在20世紀末一窺上帝造人的藍圖,解開由多達30億個鹼基所組成的人類基因體之DNA序列。

生物科技來勢洶洶,已經強力衝擊著社會各個層面,不論你喜不喜歡,它已經入侵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什麼叫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的定義 :
根據民國八十三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之生物技術規劃小組報告草案中指出,生物技術乃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及改進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

其中複製生物生物技術更是生物技術中的明星
因為它觸動了人類和造物者之間不可能超越的界限 更使人類對生老病死有不同的看法 滿足永生不死的深層意識與渴望…
但什麼是複製生物? 它和基因複製生物有何差異?

事實上 目前的技術使只是 基因複製生物 (gene clone organism) 並不是複製生物(duplicate organism)

台灣已有複製生物的技術,複製?這是一個容易誤導民眾的名詞。「複製」生物,這應該是所謂的「科隆」(Cloned)生物或是基因複製生物 。


「複製」生物 用影印的概念來解釋 即從裏到外完全一樣的 用人類的概念來講 就是彼此連思想 智力 行為 都一樣

這是不可能達成的 因為思想 智力 行為 是靠後天環境塑造的 和神經細胞系統網絡連接有關

以晉朝 王羲之的故事為例:晉朝王羲之努力想在書法藝術上有所突破,因此日夜臨摹以前書法名家的字體。他連睡覺時,也不斷地用手指頭,在身旁的王夫人肚皮上臨摹練習。有一天,王夫人實在忍無可忍了,便推開王羲之說:「人各有體(在此指身體)。」意思是要王羲之用他自己的體(肚皮)練習,不要煩擾別人。王羲之一聽,猛然醒悟說:「對啊!人各有『體』(在此指書法風格),為什麼我只知臨摹前人,卻不知發揮自己特色,找出自己的風格呢?」從此,王羲之用心找出自己的特點,獨創一格,終於以行書開創了書法藝術的新天地,獲得了「書聖」的美。
相同的 牛頓如果不被蘋果砸到 愛因斯坦一直順遂不在專利局工作 希特勒真的考進美術學院 即使我們複製他們 充其量只是一具帶有其基因的人 但他們不是他們

人各有體 生命最奧祕的部份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 不能被取代或複製

事實上 複製生物 只是可以生出一個可能與提供體細胞核的個體,有相同染色體的嬰兒。然而,其細胞質的基因和特質,仍舊是由卵子來決定。這根本談不上所謂的「複製」。

若是要複製多個相同基因型的個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所謂的「同卵多胞胎」。這原本於自然的情況,就可能出現。
所以複製生物應該屆界定為基因複製生物。


問題 : 相同基因為何是不同人? 如果複製人被允許而且存在的話! 別忘了同卵雙胞胎是造物者創造的複製人
華生與克立克兩位科學家描繪出DNA美麗的雙螺旋結構,啟動了生命科學的發展馬達,

要記得DNA是生命藍圖,但生命現象需要DNA 的轉錄與轉譯 甚至還要修飾轉錄與轉譯的產物來表現生命現象。

生命現象的分子層次已接近 所謂的 渾沌理論 或非線性反應動力系統 即所謂的 蝴蝶效應

一九七二年一二月二九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科學發展學會上,洛倫茲發表了一個偉大的演說:《不可預測性:一隻在巴西翩翩起舞的蝴蝶能否在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

我們可以預測明後天的天氣 但對一週之後我們不知道 我們可以預測10個細胞如何連接如何作用 但上千萬個細胞連接與作用和天氣一樣…

生物科技來勢洶洶,已經強力衝擊著社會各個層面,不論你喜不喜歡,它已經入侵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但我們要認識它對我們的影響與較清楚的概念

Monday, June 26, 2006

爾愛其羊 吾愛其禮

200606271120 註定要在華人的歷史記上一筆 民選總統 疑外戚與弄臣牽涉弊案 致使心懷鬼胎的反對黨提出總統罷免案 結果一如預期無法通過國會門檻...但民選總統操作族群與悲情主義 綁架基本教義群眾 再加內政經濟不修 成為最壞示範


律師的半面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 語言符號所組構的邏輯思維 因語言符號的缺陷與其所代表的概念 經轉化後個人的解讀不同 使得律師可以挑選其中差異盡力取其所需 世界上有兩大法係:大陸法係和海洋法係。歐洲大陸所用的大陸法係是精英法係,精英決定的法律條款;而英美所採用的海洋法係又稱普通法係,有陪審員制度,帶有濃厚的大眾色彩。大陸法系其訴訟的目的不在申張正義 而在確定權利 求償的權力 其所代表的是以損失的補償 嚇阻未來可能的發生 其效力取決 個人對利益與嚇阻價值之間的取捨 罰金30元 不痛不癢 罰金3000元 有人受不了 有人沒事 (扯太遠勒...)

只怪華人潛意識中的權威恐懼症 天子 開玩笑 天的兒子不會出錯 他一定是天縱英明 熟讀四書五精 言必稱諸子先賢 行必師堯舜禹湯 即使有錯還會下召罪己 這大概是華人對領導者的形象 新一點的 熟讀聖經名著 言必稱美日典章 不離這個印象

今天出現一個離經叛道 喜歡硬柪 (事實不是硬柪 半面性格使然)應該在檯面下發生的事 拿到檯面上來吵 我不得不承認這是很不好的示範 教我們如何去教育下一代 我們之所以用堯舜禹湯去教育下一代 基本上我們是用高道德標準去教育下一代世上還是有 不可能的事情 會發生 所以堯舜禹湯從堯舜禹湯之後就消失了...


政治人物都一樣 他不是你爸爸 他為什麼要照顧你? 岳父都不一定照顧你


年輕的時候 看過純文學出版社由張系國編著的 海的死亡 其中有一篇叫 z彈 描寫權力如何使人腐化 十分傳神 有空下次再講...

Tuesday, June 13, 2006

開國家最賺錢!?

似乎找到<開國家最賺錢!?>的文獻了...

【鹽鐵論】

《鹽鐵論》其實是西漢時代的一份會議記錄。西漢時,國家召開了會議,朝中大臣分為高級知識分子、智囊團(文學)與監察官(御史大夫)兩大派,各自依據當代現實的社會現家、環境,以國家政治環境的觀察與期許而提出方案,彼此討論,以期制定出合適的國家政策。

  高級知識分子、智囊團(文學)與監察官(御史大夫)兩派各自代表了理論(應然)與現實(實然)兩種立場。在兩派之間能夠明顯地看出理論與現實間的距離,也可看出中國各家思想之代表性命題實際地被落實、運用於國家、政治、社會中時,所造成的現實落差。

  文中西漢朝廷所面對的許多問題,其實也曾在各朝代乃至於現今社會中出現,書中所面對的社會背景、奢侈富裕的社會現象,也可以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找到相似的情況。



【鹽鐵論 禁耕第五】

「工商之事﹐歐冶之任﹐何奸之能成﹖三桓專魯﹐六卿分晉﹐不以鹽鐵。故權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蕭牆﹐而不在朐邴也。」

【鹽鐵論 輕重第十四】
御史進曰﹕「昔太公封於營丘﹐闢草萊而居焉。地薄人少﹐於是通利末之道﹐極女工之巧。是以鄰國交於齊﹐財畜貨殖﹐世為強國。管仲相桓公﹐襲先君之業﹐行輕重之變﹐南服強楚而霸諸侯。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術﹐總一鹽﹑鐵﹐通山川之利而萬物殖。」

漢代立法 漢代的手工業管理基本上沿襲秦制。惠帝(公元前195~前188在位)﹑高後(前187~前180在位)時向富豪和貴族讓步﹐曾“復弛商賈之律”﹐將某些官營手工業交給私人經營。文帝五年(前175)“除盜鑄錢令”﹐民得私鑄﹐結果貴族﹑官吏乘機大發橫財。據《漢書‧食貨誌》記載:“是時﹐吳以諸侯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後卒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錢布天下。”漢代朝廷管理手工業的是少府和大司農﹐地方設有工官和鐵官。大司農收入歸國庫﹐少府收入歸皇室。武帝(前141~前87在位)時﹐由於連年用兵﹐國庫空虛﹐為增加國家收入﹐對富商大賈實行限制﹐決定將鑄錢﹑冶鐵和煮鹽等手工業的主要部分收歸官營。元狩(前122~前117)年間規定:“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釱左趾﹐沒入其器物。”並規定:“盜鑄諸金錢罪皆死”。漢武帝確立的鑄錢﹑煉鐵和煮鹽三業的官營制度﹐加強了朝廷的經濟實力﹐有利於封建國家的統一和鞏固。

所以鑄錢﹑冶鐵和煮鹽在古代是很賺錢的行業,几乎是現在的: 銀行(金控公司),軍火(鋼鐵重工業)與民生工業(油電)。(有點巧合...)

Tuesday, June 06, 2006

<荀子天論>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

Monday, June 05, 2006

悄悄告訴她 (Parla con lei)

資料來源: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2/TalktoHer/TalktoHer.html
稍微介紹每年通識必看的影片 悄悄告訴她 (Talk to Her)

導演阿莫多瓦說:「女性激發我喜劇的靈感,而男性激發出的是悲劇。」

派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一九五一年出生於西班牙拉曼恰省(La Mancha)的小鎮,八歲的時候,和家人搬到艾斯特馬度拉省(Estremadura),並在那裡的教會學校完成了中學的學業。因為在教會學校中,曾被神父性侵害,讓他對宗教喪失了信心。

  剛好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電影,為他開啟了一扇窗,於是在十六歲那年,阿莫多瓦決心離開家人到馬德里,那時的他一無所有,唯一有的是要學電影製作的堅持。不巧的是,西班牙當時的執政者佛朗哥將軍剛下令把電影學校關閉,所以阿莫多瓦決定自學。

  為了生活,他到處打零工,終於在西班牙電信局找到了行政助理的職位,一做就做了十二年,靠著這筆固定的收入,存了一筆錢買了超八攝影機,在這期間,白天他一大早就去工作,順便了解西班牙七零年代中產階級的生活型態

  到了晚上,他則努力創作:寫劇本、搞劇場、混樂團,還替地下雜誌寫了些短篇故事,在這些生活歷練下,他開始用他的攝影機拍出了幾部短片和一部劇情長片,很受到好評,之後他開始拍起商業片,幸運的是,當他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西班牙也剛好進入了民主社會時期。


  【悄悄告訴她】並不是阿莫多瓦第一部以男性為主角的電影,但阿莫多瓦自己也都承認,自己創造出的劇本,大多以女性為主軸,男性主角甚至是亦男亦女的中性主角都是少見的。

  如同以往,浪漫、詭譎、華麗的情感依然是阿莫多瓦電影中的基本要素。

阿莫多瓦融合了以下這些事件,完成了【悄悄告訴她】這部電影:

第一件是一個美國女性在十六年的昏迷後,奇蹟似的甦醒,她的主治醫生本來都放棄救治她了,這件事被刊登在西班牙的報紙上,上面還有這個女病人在兩個護士的攙扶下練習走路的照片,這張照片令阿莫多瓦印象深刻,他認為這個女病人的甦醒顛覆了醫學上的所有理論。

  第二件發生在羅馬尼亞,一個看守停屍間的年輕警衛,在晚上值班時被一個年輕的女孩屍體吸引,死亡帶來的孤寂感加上夜深人靜的寂寞,讓這個年輕警衛在雙重孤寂感下,一時衝動被慾望沖昏頭,強佔了年輕女孩的屍體,沒想到,在這個警衛和女孩的屍體發生性關係的同時,因為劇烈的動作,導致女孩死而復生。原來,這個年輕女孩得的是一種罕見的僵住性昏厥,身體機能表面上就像是已經死去一樣。

  雖然說這個重生女孩的家人對這個年輕警衛很感激,但是並不能免除他在法律上「強暴犯」的刑罰,他還是必須入獄服刑;女孩的家人常帶著食物到獄中探望他,甚至還幫他找律師。這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件,導致了很矛盾的結果:在司法上,年輕警衛無庸置疑是「強暴犯」,但是對女孩的家人來說,年輕警衛是女孩的「救命恩人」。這一則新聞激發了阿莫多瓦相當多的想法,包括了「道德上的矛盾」,同樣地也發生在【悄悄告訴她】的劇情裡。

  第三件事是在紐約的一個診所內,一個昏迷九年的女孩被發現懷孕了,後來查出是診所內負責抬擔架的小夥子所為,令阿莫多瓦感到驚奇的是:一個腦死的「活死人」也是可以懷有新生命的,還有後來這個女孩並未甦醒,不知道在這樣的狀況下,她是如何分娩的。

  另外,法國作家寇克托(Cocteau)說:「美麗帶來的結果是痛苦」,阿莫多瓦覺得這句裡的「美麗」指的對象應該是人,而阿莫多瓦本身覺得美是會出現在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當中,讓人眼淚不自禁的掉落,所以他說:「眼淚佔據了我們眼睛裡空虛的空間。」淚水表達出的痛苦是多過於喜悅的。


生命會為自己找出路

Thursday, June 01, 2006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官僚與軍事系統講究階級,譬如: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能得而食諸!”(《論語.顏淵》)(所以每年928放假,是所有中式執政集團對孔丘理論基礎建立的感謝...)。但階級系統正當性透過教育的塑成、和利誘與律法的維持,2006年6月1日某位桂冠得主也說:檯面上的人物表現不理想,問題就出在教育是不對的、不好的。

我相信教育不會不對,但可以確定的是:什麼事都可以扯上教育,不過孔丘也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所以,身教不如言教...



大破大立,不破不立,最近的情事如果沒有一個結果,以後檯面上的人物什麼也不怕,臉皮厚一點、否認到底,就拖過去 但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其後果與影響深遠...

最近的氣氛有點像當年的法國大革命,憤怒的[人民法庭]追贓審判貪官污吏,三年內斬首示眾80000顆貪官污吏人頭!套具流行語[人民法庭]就是談話性結節目,只是沒有實際執行能力。不過權力之於人,就像猩猩拿手槍,所以[人民法庭]被[人民法庭-II]解決掉了....

我們會目睹與參與這歷史事件的發生,不管結果如何...

Monday, May 22, 2006

通識作業

懷孕初期的孕吐(害喜)可能有何生物學的意義?



權力之於人...
權力之於人 就像猩猩拿手槍...(別人看了怕 但遲早打到自己 有感最近時事)

Thursday, May 18, 2006

s.o.s 求助...

小時候為了參加縣的國語競賽(閱讀測驗), 被迫k了一堆古文(世說新語、 戰國策 ...)。

其中有一個故事, 依稀記得是兩個人的對話, 時間背景應是春秋戰國。

一個人(諸侯?) 問另外一個人(食客?): 「幹什麼最賺錢?」

另一個人(食客)回答: 「圈地開國家最賺錢...」

我擠破腦袋, 燒壞ADSL線, 找不到原始的出處與文章。 所以請大家幫忙.

Monday, May 01, 2006

兩面看 有趣!?

海洋立國與教育


歷史中,海洋一直被認為是天險阻隔,故歷史是侷限於陸地為舞台的事件交迭。台灣四面環海,東部是浩瀚的太平洋,南面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西部為台灣海峽,北部為東海。對臺灣而言,從明鄭到現在,海洋的天險,阻隔了來自臨近強權的軍事進攻。海洋天險的存在也影響了我們對環境的態度及人民的性格。導因於過去政治戒嚴的鎖國時代與相關科技發展的不足,多數的台灣居民對海洋的認知仍停留在遙遠、陌生、危險、神祕的境地。戒嚴時代,海岸是管制的,人民接近海洋的權利受到限制,造成民眾對海洋心理與生理的恐懼與疏離,再加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農業社會安土重遷的大陸型文化﹐歷史上的中國人幾乎從未想過要發展海洋事業。諸此種種造成即使國際早有海洋經營與保育的潮流,如一九九二年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一九九四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生效,一九九七年聯合國訂為國際珊瑚礁年,一九九八年聯合國訂為國際海洋年,二○○一年在巴黎召開了全球海洋會議,但是台灣目前對海岸線地景的經營或管理與海洋資源保護或利用,反映了台灣居民目前對海洋的無知、恐懼與疏離,更不用說文化視野中被灌輸建立在農業的基礎上,安土重遷而比較封閉、保守、靜態的大陸文化。
很諷刺的是台灣之所以進入歷史時期,是因為十六世紀世界的海洋時代來臨,使台灣被納入世界史的系統。所以生活、經濟的型態來看的話,三、四百年來的台灣社會有著非常濃厚的海洋文化性格。所謂海洋文化性格,是相對於大陸文化而言。它是比較具有流動性的、開放性的、多元性的、包涵性的,反映在生活中較具有濃厚的商業根性,這也印證由中小企業為主力以外銷導向所造成的台灣經濟奇蹟。事實上二十一世紀是第二個海洋世紀。因為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利用海洋的夢想能夠實行。再者聯合國大會在1994年海洋法公約中明訂,「…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區域及其底土以及該區域的資源為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其勘探與開發應為全人類的利益而進行,不論各國的地理位置如何…」,另一個概念是:地球上有「公海」的存在,卻無「公地」的事實,如果是在陸地上﹐有百分之一的土地被外國窺伺或佔領,成為爭議領土,國民的危機感早就升到沸點。但是不能控制海洋領土﹐卻不能擁有其資源。2005年9月聯合國世界領袖會議上也討論了海洋政策問題,導致臨海國家紛紛調整國家海洋政策以面對新世紀的挑戰:2004年年底,美國總統成立的海洋政策委員會並向美國國會提交《21世紀海洋藍圖》的海洋政策報告;2004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發布行政命令,公布《美國海洋行動計劃》,落實美國《21世紀海洋藍圖》的政策。 2001年7月,俄羅斯制定《俄羅斯聯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9月,俄聯邦政府成立俄羅斯聯邦政府海洋委員會。2002年,加拿大也通過《加拿大海洋戰略》,2005年頒布了《加拿大海洋行動計劃》。2005年10月,法國總理決定成立海洋高層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今後10年的海洋政策。英國於2005年組織專家對“英國海洋狀況報告”進行審議,並即將出版《海洋法令》。2000年以後,日本出版各種海洋政策文件,擬訂“21世紀日本海洋政策”。2006年2月6日,日本學界又推出了“二十一世紀海洋政策建議”。 中國於2006年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六屆人大會議提出“實施海洋開發”的戰略部署,與《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除此之外,其他沿海國家也開始重視海洋事務得發展,如,澳洲成立了“國家海洋辦公室”﹔荷蘭和巴西成立了部門間海洋委員會﹔越南成立了國家海洋事務協調委員會﹔菲律賓成立了內閣級海洋事務協調委員會﹔韓國成立了海洋和水產部,印度尼西亞成立了海洋與漁業部。事實上各沿海國政府莫不積極聲張其海域主權,而且日趨重視永續海洋的資源保護與保育工作,前述這些與海洋有關的國際事務及議題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海洋概念還在從傳統思維的漁撈、航海、納污等功能導向,而工業國家將海洋轉換為人類未來生存發展的資源庫,這些國家在設立專責機構的同時,也逐步開始重視海洋政策,制定海洋發展策略,以建立在國際合作發展和競爭中的後備戰力。
台灣發展海洋國家所具有的優勢,若以馬漢(A. T. Mahan),於「海權論」(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中提出的某些概念,應是以陸域為生活主體的民眾必需認識「土地幾乎總是造成阻礙而海洋幾乎總是開放的平原。」,故被認為是天險阻隔的海洋卻是臨海國家發展的契機,因為「一個國家的海岸線是其疆界的一部份;凡是一個國家,其疆界易於與外界接觸者(在此一情形下即指海洋),其人民便較容易向外發展。與外面的世界相交往。」,海洋國家的人民指標「一個國家人口的總數。與海岸線總長度的比例,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不僅是籠統的人口總數,而是指其人口中在海上生活,或至少有志於前赴海上工作的人數。」。資料顯示台灣人口二千三百萬人,海岸線總長度是一千六百多公里,所管轄的領海面積有十七萬多平方公里,土地面積是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沿海面積是領土面積的4.72倍。台灣對海洋事務的進程在行政組織上: 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行政院首度召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共組成海洋策略組、海域安全組、海洋資源組、海洋產業組、海洋文化組及海洋科研組六個工作小組。二○○四年五月二十九日,陳總統在行政院座談會上指出:「台灣做為一個海洋國家不但是客觀事實,更應該成為每一位國民自我的認知。台灣四面環海,但海洋絕不是足跡的終點,也不是限制我們的界線,海洋是視野無限的延伸,以及迎向未來希望的憑藉」。二○○四年十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國家海洋政策綱領」。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行政院「海洋委員會」座談會說帖,新的「行政院組織法」將設「海洋委員會」主要業務包括: 總體海洋政策、海洋國際事務、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培育、海岸管理政策之規劃、推動與協調。故成為海洋國家是台灣地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民間中,要走向海洋,國民必須有意願與習慣,有適應海洋的知識和能力。沒有海洋精神與文化,進而沒有海洋能力是不想離開陸地去海洋發展的原因。教育是快速強畫此目標的方法。美國海洋政策委員會於2004年四月完成的報告,提出多項建議,目前正徵求各方評論和建議。其中,包括應建立總統的海洋諮詢委員會、加倍海洋研究投資和強化海洋教育等。
教育是改造國力與國民基礎工作,教育的成敗攸關整體國家的發展與提升,故海洋文化的重塑是台灣地區未來發展海洋國家是否成功的關鍵。討論強化海洋教育,自宜了解教育與社會變遷的關係。歸納而言,教育與社會變遷的關係,共有三種:第一,教育反映社會變遷的事實;第二,教育成為社會變遷的基礎;第三,教育成為社會變遷的動因。在技術方面,教育就常反映社會變遷的事實。例如技術進步改變原有的職業結構,職業及技術教育制度便隨著更張。在經濟方面,為了提升經濟發展速率,一個社會必須從事相關的教育改革。這種教育改革直接促進經濟發展,間接形成經濟發展所欲獲致的社會變遷,如社會流動的加速與開放社會的形成。教育便是形成社會變遷的基礎。在價值及意識型態方面,教育則常成為社會變遷的動因。技術面上,教育可分為正規教育與周邊教育,前者指納入學制系統的教育方式,後者指經由環境塑造非學制系統的教育方式。目前在正規教育體系與傳統升學主義下,台灣地區有關海洋的教材內容與課程訓練,可說相對不足,目前國小教科書中關於海洋環境的概念大約佔百分之2.67左右,國中佔百分之3.15左右,高中佔百分之4.67,大專院校除特定系所並無強制有關海洋教育通識的開設。近年來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特徵之一,即功能需要導向的工科型或技術型大學院校大量設立。但高等教育“專門化”相對的削弱了基礎教育的質量。目前有關海洋的專業教育和海事從業人員的培育機構,大學方面,計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中央警察大學、海軍軍官學校、國立高雄海洋科技術大學等設有海洋相關系所和研究單位。海洋的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部分,目前已設有私立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和國立澎湖海事技術學院等學校四技的航業、漁業學群。在高等教育方面,以往多著重於基礎科學等應用科學領域人才的培育,新興的海岸管理及觀光遊憩,雖在部分學校亦有成立相關學程或系所,但總體來說,有關海運、漁業、海洋法政和整合管理等專業領域高級人才的培養,仍有待加強。基層級的高級職業學校有省立基隆、蘇澳、澎湖、台南、東港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省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省立鹿港高級中學、國立金門農工職業學校及國立馬祖高級中學的水產養殖科、水產製造科及水產經營科。可見,目前我國海洋的基礎教育較側重於科學和技術的層面,有關海洋認知與環境方面的課程,規劃仍未健全,更不用說海洋文化內涵的導入。
在周邊教育方面主要由傳播媒體、文化出版、休閒遊憩、民俗節慶、社會活動等所塑造的生活情境,由生活經驗進而內化成為刻板觀念,行而外是生活態度與行為習慣。不過若要成就海洋國家,最終的目標是大眾觀念與習慣的養成,不是職訓班式的技能導向養成。

反方 1
台灣當局的“海洋立國”站不住腳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作者:徐冰川

9月15日,台灣“行政院”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方案,不但要裁撤“陸委會”,還規劃設立“海洋委員會”。這個被形容為“海陸大火並”的調整,引起了島內各界的猛烈抨擊。輿論認為,台灣當局設立“海洋委員會”的實質,就是要落實民進黨一再鼓吹的所謂“海洋立國”的“台獨”理念,是推動“去中國化”的重要步驟,將給台灣民眾帶來深重災難。那麼,台灣當局推行的“海洋立國”到底是什麼東西?“海洋立國”能否說得通呢?

  “台獨”分子為了要將台灣地區與祖國大陸割裂開來,“獨立建國”,多年來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口號。其中一個就是“海洋立國”,亦即強調“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與中國沒有什麼關係,甚至跟亞洲大陸都沒有什麼關係。為此,1996年“台獨教父”彭明敏代表民進黨參加第九任“總統選舉”時,就打出了“海洋國家,鯨神文明”的“競選”主軸,並將其“競選”徽標設計為一條橫臥在海洋上的鯨魚。呂秀蓮明著接過了所謂的“海洋立國”大旗,2000年5月14日,還沒有就職,她就迫不及待地跟“新內閣”座談宣稱,發表所謂的“海洋立國”的宣言,兩年後,她跑到龜山島,首次提出設立所謂“海洋事務部”的設想。“陳呂配”贏得2000年的“總統大選”後,又接過“海洋立國”的口號。當年5月14日,“新政府”尚未就職,呂秀蓮就在與“新內閣”座談時宣稱,她要向大家提出“海洋立國”的口號。2002年5月19日,呂秀蓮又跑到宜蘭縣外海的龜山島,發表所謂“海洋立國宣言”,並首次提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設想。在今年“總統大選”過程中,呂秀蓮在她寫的《海洋立國世界島——台灣大未來》中登峰造極地鼓吹“台灣是環太平洋國家之一,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而不是從屬於中國大陸的邊陲島國”!

  與言論相配合的是台獨分子和台灣當局的一系列行動:一是向民眾灌輸所謂的“海洋”意識;二是加強與環太平洋國家的交流,試圖成立所謂的“民主太平洋聯盟”;三是在組織結構上落實所謂的“海洋立國”。今年3月31日,臺“行政院”首度召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共組成海洋策略組、海域安全組、海洋資源組、海洋產業組、海洋文化組和海洋科研組等六個工作小組,並計劃在6個月內完成近、中、遠程的“海洋事務政策規劃發展方案”,設想在“修憲”過程中,推動成立“國家級”的海洋事務專責機構——“海洋事務部”。台灣當局如此勢衷地追捧“海洋立國”有非常明確的動機:一是企圖以此凸顯“台灣主權獨立”。第二,杜撰所謂的“台灣民族和文化”;第三,以所謂“海權”與祖國大陸相對抗。然而,台灣當局不論是從自然地理條件、從歷史上、從法理上,還是從民族情感上來說,鼓吹“海洋立國”都是不符合任何情理的。

  從自然條件看,通過科學考證,過去台灣和祖國大陸的福建是連成一體的,是一塊陸地,後來因為自然地理的運動,造成海水的侵入,在台灣和大陸之間慢慢地形成一道海峽。今天台灣的山脈走向就是從東北到西南,我們大陸的山也是從東北到西南的走向。在地源上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從來就沒有以鄰居的主體地位與大陸共存過。據台灣史學家考證,台灣與大陸的土地,本是同一結構,台灣初為半島,後因地層變動,局部下陷,形成了台灣海峽,台灣便成了四面環水的海島。戰國初期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地理書《尚書·屬貢》,就有關於台灣的記載:“淮海惟揚州……島夷卉服,厥長篚織貝”。島夷就是指台灣。同時,兩岸古地質學和考古學者也認為,台灣本與大陸連成一體,在第三紀因為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才形成台灣島。到第四紀,地球高緯度地區廣泛發生了冰川作用,在距今200萬年(或160萬年)至一萬年前,冰河期和間冰期以十數萬年到數十萬年的間隔輪替。在4次冰河期和間冰期的作用下,台灣海峽的海平面曾大幅度升降,台灣與大陸也隨之4次相連,4次分離。地球最近一個冰河期的結束髮生在距今一萬八千年至一萬年前,當時氣溫逐漸上升,使海平面也跟著上升,到距今六、七千年左右時,其高度已與現在相等,台灣島遂以當今的面貌出現在祖國大陸的東南沿海,成為我國大陸架的一部分。 從法理上來看,依據國際法院1969年歐洲北海大陸架劃定案例,“大陸的主權界限之劃定,應符合沿海國家陸地領土自然延伸的原則”。因此,從國際法上講,台灣無疑屬於中國領土。

  從歷史和法理上看,中國在歷史上對台灣長期實行有效的管轄權是有目共睹的。史書正式記載大陸與台灣關係的情況始於西元230年,《三國志》載:是年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七萬人,遠征夷州,俘虜數千人而還。從此開始了我國對臺澎的經營。隋朝時期,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去台灣,對台灣實施管理,南宋乾道七年(17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軍民屯住澎湖。元朝時期,加強了對台灣和澎湖的管轄,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宣撫使楊祥、禮部員外郎吳志鬥“招諭”台灣。1335-1340年間,元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其庶政,隸屬於福建泉州同安縣。明代,朝廷為了守土抗倭需要,加強了台灣一線的國防防衛。明朝末期政府在正式公文上開始使用“台灣”之名,在此期間,明軍分別於1604年和1624年,將入侵澎湖的荷蘭軍隊驅逐出去,保衛了國家疆土的完整統一。到了清朝,清政府進一步將台灣劃為一個省,清政府對台灣的治理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1895年台灣被日本佔領,日據時期,日本在實施專制的殖民統治同時,極力推行所謂同化政策。1919年,日人出臺所謂“內地延長主義”,又稱“同化主義”,即強令台灣地區的各種措施都要與日本國內看齊,使台灣的經濟與教育制度很快被日本同化。其中,日本在臺所實施的殖民地教育,其核心內容,就是要切斷台灣人民與祖國大陸的血脈聯繫。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即台灣地區的教育,是“將作為中華民族的台灣人,同化於日本為其根本方針。”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在臺宣揚所謂“忠君(天皇)愛國(日本)”意識的同時,又極力推行所謂“皇民化”運動,也就是日本化運動。即不僅在台灣強制普及日語、禁用漢語、禁演漢劇,而且極力推行日本化的生活方式,強化“皇民”的思想教育,迫使台灣青年接受日本國民訓練。這種長期的“日本化”的運動,不僅在台灣人民心中造成巨大的心靈創傷,也確實異化出一些“皇民”餘孽,他們數典忘祖,忘記了自己的家鄉,也忘記了祖國的歷史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然而,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之久的台灣重歸中國版圖,中國政府重新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台灣仍被看作中國諸省中的一個省。在1949年以後的蔣氏父子治臺時期,儘管與祖國大陸存在爭奪“中國代表權”的所謂“法統”之爭,但從未放棄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台灣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地方行政機構,從未以“國家”的面孔出現過。

  從民族情感上來說,就連呂秀蓮本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來大陸訪問,參觀了大陸的許多地方後都不得不承認,台灣沒法從大陸獨立出去,因為誰提台灣分裂出去,大陸人就“翻臉”。所有華人都不容許以漢族為主體的台灣地區(漢族佔98%)從祖國版圖分裂出去。台灣雖在《馬關條約》下割讓給日本,但它卻無法改變台灣同胞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思想;從台灣淪陷開始,這種‘血濃於水’的故國之思,便源源不絕的以各種方式錶現出來,著名的北埔事件、林杞埔事件、羅福星革命、六甲事件、餘清芳事件、霧社事件,都是台灣民眾抗日的重要事件。中華文化中的崇高、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凝結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血濃於水的深情,寄託著中華民族生死與共,福禍相依的理念,決不能容許任何人玷污與褻瀆。

  綜上所述,所謂“海洋立國”無非就是台灣當局為了搞“台獨”而提出的一個沒有任何根據用來欺騙的話。這種無力無知的內容也被民進黨拿來大談特談,也證明陳水扁當局也確實在客觀的歷史與民族感情上等等方面找台獨得藉口有些黔驢技窮了。


>反方 2
日本是東方「海洋立國」論的元祖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 許介鱗


  日本在明治時代有一位戰略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脫亞論」,主張日本應將亞洲當作殖民地而加入歐美列強的陣營掠食,這就是日本為什麼要「脫亞」的具體論點。依此「脫亞論」,日本侵略亞洲大陸,但未及蠶食亞洲內陸,即向海洋亞洲伸展,終於與海軍霸權的美國爆發太平洋戰爭,落得戰敗無條件投降。

  明治時代日本還有一位藝術家岡倉天心,提出「亞洲是一體」(Asia is One)的理想,至今尚被日本文化界津津樂道,很多不希望日本再捲入戰爭的人士,紛紛提出「亞洲共同體」或「亞太共同體」的主張,強調協力合作的重要。

  在美蘇對抗的冷戰終結之後,日本也開始摸索要何去何從?199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的輿論界和學術界興起「海洋立國」的論調,主張日本作為島國,應自覺為「海洋國家」,不要重蹈從前侵略經營亞洲大陸的覆轍,而積極向海洋亞洲進取。這種想法最初由已故高坂正堯教授的『海洋國家日本的構想』所提出,1998年日本智庫「日本國際論壇」舉辦「海洋國家日本:其文明和戰略」研討會,編輯成『21世紀日本的大戰略—從島國走向海洋國家』。其後,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川勝平太,主張日本要以海洋聯盟對抗不斷膨脹的中國大陸,2003年著『太平洋經濟圈史』,從海洋資源理論化「海洋立國」論。
黑潮文化圈暗藏「大東亞共榮圈」

  對於海洋亞洲,日本有人稱這是「黑潮文明圈」傳統。依日本人的觀念,所謂黑潮是沿日本列島的近海流向的暖流,呈現黑藍色。黑潮從菲律賓邊緣,流經台灣以及西南島嶼東側,到達日本列島的太平洋岸,即日本千葉縣的犬吠崎外海,然後轉向北美洲西岸,是一股亞熱帶環流。有些日本人認為,這是自古以來日本人的源流,日本人是乘著黑潮從南方渡來。

  如將這個黑潮文化圈的流向倒轉過來構想,明治時代以後的日本帝國,就是從九州向南方的黑潮逆行進軍,先吞併琉球,其次佔領台灣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參戰獲得太平洋上的德國領地島嶼,日本經略都收到很好的成果;從此發現黑潮文化區域跟日本有一共同的特點,都屬於「黑潮文化圈」,日本應向南方發展比較好。從此「南進論」變成日本的主調,最後日本雖然想要拉攏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度等成立「大東亞共榮圈」,共組一個自給經濟圈,來對抗美國的海上霸權,終於不敵而投降。

拓殖大學教授引導台灣「海洋立國」幻想

  台灣的文化思想最喜歡模仿,有人稱台灣只有模仿文化、複製文化、copy文化。日本有一位拓殖大學教授池田憲彥,到台灣宣傳「海洋立國論」。池田將亞洲分為大陸亞洲(Continental Asia)、海洋亞洲(Oceanic Asia)、內陸亞洲(Inner Asia)三部分,他認為不應該將亞洲看成一個共同體,應以3分論對待亞洲。所謂「大陸亞洲」是指中國、韓國等;「海洋亞洲」則指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等;「內陸亞洲」指蒙古、西藏、新彊、科索夫等地域。依其論調:這三個地區的地理、文化和民族性,最接近日本的是「海洋亞洲」,其次是「內陸亞洲」,跟日本最敵對的是大陸亞洲;所以從戰略上考量,他主張日本應該跟「海洋亞洲」交往,其次跟「內陸亞洲」交好,而對「大陸亞洲」的中國、韓國,採敬而遠之的對抗策略。

  美國有一位學者杭廷頓(S.P. Huntington),對冷戰後的世界戰略提出「文明衝突論」,池田教授的「海洋立國論」恐怕只會墮落為「文明衝突論」的亞流(epigone)。在美國領導的冷戰時期,亞洲陷入韓戰、越戰的「熱戰」,因此美蘇的冷戰終了以後,亞洲人民渴望「和解」和平,不再希望「對抗」戰爭。

  池田教授所代表的日本親美派學者和防衛、戰略專家,提倡日本與「海洋亞洲」結成聯合體,強化日美同盟關係,這樣可以保障日本的海洋運輸能力以及確保日本的海洋資源。

  日本的「海洋亞洲」戰略,在亞洲只有台灣最配合。台灣有前總統李登輝說日本的殖民統治時代真好,釣魚台是日本的;現任副總統呂秀蓮也呼應日本的「海洋國家論」,跑到宜蘭縣的龜山島宣言「海洋立國」,任憑日本海上保安隊肆無忌憚的欺負宜蘭縣南方澳的漁民,而不敢吭聲。

「海洋立國」的國防資源在哪裡?

  目前的亞洲情勢,不是傾向美國就是傾向中國大陸。日本的策略是向美國一邊倒維持日美同盟,將來如果中美關係從「戰略的競爭關係」發展為「戰略的夥伴關係」,日本只好選擇「海洋亞洲」戰略,這是日本未雨綢繆的夢想。

  日本在衰退之後即使選擇「海洋亞洲」,恐怕已經不能保持日本在東南亞的領導地位;東南亞各國也不會完全依賴日本,日本頂多變成「海洋亞洲」中的一員而已。在1960-80年代日本以政府援助(ODA)領導東南亞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990年代以後日本債台高築而吝嗇得很,東協各國都在自力更生了。

  日本的『海洋亞洲』,東南亞國家不配合,也沒有市場,因為「海洋立國」時,真不知道國防資源在哪裡?日本的論調,僅僅台灣最唱合,台灣連漁業資源都可以打馬虎眼,讓日本佔有而歡喜不已;日本的海洋資源越擴張,台灣的海洋資源就越縮小。台灣模仿的「海洋立國」,恐怕只是一場空夢!

通識作業題目

注意 此作業 下下週交 (0515)
題目: 為什麼口服避孕藥主要以女性為作用對象?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無奈?!

本週期中考週, 故有點時間(逛網), 上到高大bbs, 也順便看學生對教學的反應.
其中有位學生通識被我當, 因此上 bbs 發表他的感受與心情. 持平而言 倒是沒有情緒性的攻擊文字.
但我回想我為什麼 down 他, 我理出了個頭緒:
1.期中報告顯著沒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不是有交就好,是不是應付就好,看得出來.
2.該有的觀念沒有: 期末考成績不理想, 雖然該生上課不缺席而且有反應(故我認得他的臉孔), 但沒有該有的程度.

持平而言, 通識, 一般認為是營養學分, 老師不會刁難學生, 皆大歡喜收場. 故場景通常是: 言者諄諄, 聽者藐藐, 睡覺補眠者眾; 不然小貓三兩隻, 上下交相賊, 老師自說自話, 同學上者趁機自修, 或下者神遊太虛; 考試前提示重點, 成績以繳交報告為主, 同學可上網 copy 一堆相關文章...

當然, 老師本身要檢討本身的態度或教法, 能夠深入淺出, 引起大家學習興趣, 才有資格去要求學生.

個人認為科學家有兩大類型: 一是新知識的創造; 二是知識的整合與貫穿.

通識課的一大目的是:使同學的知識由線變成面. 再者, 無知就算了, 至少心存疑惑或畏懼, 若不對的觀念, 其遺禍更大. 故當的目的是警惕是提醒, 是手段不是目的.

所以現在上通識課, 先約法三章: 1.上課可以不來, 不點名; 2.要睡覺的回宿舍去, 不點名; 3.作業用手寫, 歡迎隨時退選. 但先決條件: 考試要過, 上課強調的重點不會, 成績要小心, 不管上課表現如何.

好人不一定做好事, 每個人都一樣.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電影 L'anguille (鰻魚)

今村昌平(Shohei Imamura),1926年生於日本,1951年畢業於築波大學,後在松竹公司大船攝影所任助導,不久即任導演小津安二郎執導的《早春》一片的助導,並與小津合作了三部影片。他也與野村芳太郎及川島雄三等導演合作過。1958年今村昌平開始為川島雄三寫劇本《幕末太陽傳》,該片成為川島的代表作。同年,今村被賞識,執導其首部電影《被盜的情慾》。前三部電影的成功,使今村一躍成為一級導演。他還在60年代末(日本電影工業衰退時期)拍攝過一系列紀錄片。83年他的《酋山節考》及《鰻魚》曾兩度榮獲坎城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



在離東京市區遙遠的一個小鎮,池塘旁邊有一家理髮院。主人是45歲的山下拓。
店是新的,只有幾個客人;角落的魚缸裡有一隻大鰻魚蠕動著。
山下曾經是一個規矩的白領上班族,八年前的一個晚上,他發現他的大大和別人一
起在床上,盛怒之下,刺死了他的太太,就這樣穿著血衣到會察局去自首。在獄中
的時後,抓到一條鰻魚,這條饅魚後來不只成為他的寵物,更成了他的同伴。
八年後,山下假釋出獄。中島次郎,他以前的老師,現在是寺廟的佐持,成了他的
監護人。山下;企圖試著平靜過日子,但是他的出現依然引起小鎮居民對他的高度
好奇有一天,山下恰巧救了一個企圖自殺的年輕女子兒--八取敢圭子,她使他想起
了被他殺死的前妻:惠美子之後,中島的太太把圭子帶到理髮店,要求山下僱用她
作助手,起初他不願意,因為她和惠美子十分神似,但漸漸地,他對她開始熱心殷勤,
逐步被圭子吸引。在她的幫忙下,小店變得生意更好了。圭子也試著治療山下的
內心傷痕。她發現白己被山下深深的吸引了.
就在山下的新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他沒有預料到會碰列高崎,一個不入流的假釋
犯,從前曾經關在一起的獄友。突然間,山下的新生活、工作的目的、與社區人們
的認同,都將被毀滅...他的過去被高崎接露的話!山下開始慌了,失去了如何去處
理他所關心的事物的能力。如果他耍向圭子表明他的愛,他必須承認他殺死他的
太太。在八年只與鰻魚交談的孤寂後,山下試圖找回自己。他只希望自己能條鰻
魚一樣靜靜的活在泥土裡。為了保護桂子,山下不小心打了人,必須再回到監獄
待一下,整個影片就在這裡結束。

Tuesday, April 11, 2006

「鰻魚丼(うな丼)」和「鰻魚飯(うな重)」

原味考究 「鰻魚」篇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26 期
作者:林嘉翔


日本料理界一向有「材料七分,料理三分」的說詞,即意味著一道菜肴的好壞,70%由食材決定。最簡易的食材裏,藏著最深奧的日本料理DNA。本期生活專刊「原味考究」專輯,為您細說鰻魚、味噌、醬油、松茸...等12種根本食材的美味學問。

「吃熊的話要腳掌,鯛魚要眼睛,鴨子要胸肉,鰻魚呢,當然挑尾巴。因為,運動量大肌肉發達,無多餘脂肪,而且表皮凝集膠質,咬起來特別有勁嘛。」

「烤鰻魚的技巧沒想像中容易,皮肉不能分離,又必須靠筷子即可夾斷,如橡皮般拉扯半天的根本不入流。」

「醬料才是門學問,調和的醬油種類以及味醂的比例對了,不必加糖也自然甘醇,味醂還有凝固蛋白質、緊縮魚肉的作用。某些店家更放進鰻骨熬煮。其實,超人氣名店之所以好吃有個關鍵,鰻魚沾浸醬料烤,汁乾了再沾再烤,香腴的油脂不斷回流容器,一缸累積精華的陳年醬料,成為無人能及的代代傳家之寶。」

「我偏好鰻魚飯,取鋪在上頭的烤鰻魚佐酒,淺飲慢酌。微醺之際,再吃下層的飯……。多愜意的享受啊。」

「我可沒有那個耐心,金黃油亮的烤鰻魚連同澆遍醬汁的飯同時入口,渾然一體……」 如同濃郁綿密的焦香,自詡食通者的交鋒對話,在古老的木造烤鰻魚店空間裡持續縈繞著。

東京握壽司的代名詞「江戶前」,本來是寫在烤鰻魚店的招牌上,專指捕自江戶(東京舊名)地區各河川——江戶川、荒川、隅田川的野生鮮活鰻魚。三百多年前的江戶幕府時代早期,料理鰻魚並非如現在先解剖,而是直接將竹棒由口向尾穿插,再置炭火上烤。有柄的圓筒形狀類似香蒲(中文俗稱水蠟燭的水生植物),遂有鰻蒲燒的名詞。
一則廣告奠定鰻魚藥膳地位 鰻魚曾因屬「黑色食物有益身體」,而被當作補充精力的藥膳。昔日的打油詩露骨傳神:「烤鰻魚有多神奇,晚上老公揭開謎底。」日本人相信,夏天吃鰻魚可防止疲勞虛弱,尤其在立秋前十八天的土用丑日。從每年消費量的四○%集中於六至八月,即足以印證積習頗深。若依文獻記載,受十九世紀兩個事件影響的可能性最大。


一是東京神田和泉橋的烤鰻店主春木屋善兵衛,接到大量訂單為免無法如期交貨,提前數天連續烤好,裝甕後埋入地下保存。準備送貨那天,發現只有丑日烤的鰻魚色澤味道幾無變質,禁得起炎夏考驗。二是學者平賀源內受某家生意清淡烤鰻店的委託,代為撰寫廣告招貼——「丑日之鰻可防止夏日虛弱」,竟然取信於顧客,上門者絡繹不絕。

搭新幹線高速列車只要兩小時距離的東京和大阪,廚師對同一食材的料理手法卻常有顯著的差異,東京流的,由背部解剖(一般說法歸因武士忌諱切腹)、去脊骨斷頭,先素烤(白燒)後蒸、除油脂也軟化細刺,再沾浸醬料反覆燻烤;大阪流的,從腹部破開卻保留頭部,素烤後不蒸,直接刷塗醬料烤出肉質稍硬、飽含肥腴的鰻蒲燒。

至於鰻魚飯,東京是在略澆醬汁的飯上,併排鋪陳切成二大段的一整條魚;大阪則暗藏機關,表面也有分為四段的全魚之外,染遍醬汁的飯中,更埋著意想不到的另兩段「驚喜」。大阪店家洞悉人心的商法,畢竟名不虛傳。好奇如我者或許會問,保留的頭部哪去了?勤儉惜福的大阪人沒有丟棄而將它加入烤豆腐、蘿蔔燉煮,是一道名為「半助」、可配飯可下酒的家常料理呢。

連署反停用繁體中文

聯合國2008年的中文文件將全面採用簡體中文,繁體字將永遠消失,網友為了抵制聯合國的決議,廣發電子郵件,到目前為止已吸引全球將近10萬人次到投票網站(www.gopetition.com)連署反停用繁體中文的決議。

Monday, April 10, 2006

人民的勝利!?

席哈克宣布替代方案 法青年首次就業法 壽終正寢
【蔡筱穎/巴黎十日報導引發多次大規模示威遊行的「青年首次就業法」終於被判定壽終正寢!法國總統席哈克今天上午宣布改提新的方案,使得示威學生與工會組織贏得第一個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對一直堅決不撤回原案的總理德維爾潘,則帶來重大打擊。

薩柯奇接手談判達協議

經過周末,總統府、總理府和內政部三方與國會、工會和各方代表達成協議,特別是內政部長薩柯奇接手政府與工會之間的談判,今天上午總統府的會議由內閣與國會代表共同就總理提出的新方案討論,席哈克立即宣布替代方案。

法國總統府表示,已通過的機會平等法案中第八條將以新方案「取代」。據新方案,針對在就業市場上遭遇困難的年輕人,政府將採取新措施,包括提供雇主更多財務誘因,以雇用二十六歲以下的青年,並增加青年工作實習機會。

原先機會平等法案中第八條規定,員工人數二十人以上的企業可以與二十六歲以下的青年簽訂「首次聘僱合約」(即「青年首次就業法」),其後兩年內雇主可以在不提出理由的情況下解雇員工。這一規定因引爆抗議浪潮而取消。

德維爾潘未被理解遺憾

總理德維爾潘之後召開記者會指出,新提議的法案將於明天出爐,就待最快的時間內由國會通過後實施。先前德維爾潘一直堅決不撤回「青年首次就業法」,而引發學生與工會組織上街頭示威抗議,導致他個人聲望從一月初的四九%,大跌至上周末的只剩二五%。

德維爾潘也遺憾他所主導的要對抗年輕人失業的有力解決方案未能被理解,他表示,他想以國家的身分介入失業問題,在企業更多的彈性和受薪人的安全保障間維持平衡,可惜這些用心都未能被所有人理解。

學生工會大勝持續施壓

法國總統府今天在宣布時使用將以新方案「取代」原案的字眼,被工會解讀為等於「撤銷」原案,工會認為目標已達到,「這是受薪人、學生和工會團結的一大勝利」。

但是十二個工會組織和學生組織並未因此放鬆街頭抗議的壓力,他們呼籲要持續施壓,直到國會投票通過新的法案為止。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老法罷工與遊行...

站在外面確實搞不懂, 法令多如牛毛的法國在玩什麼, 應是經濟的問題吧, 反正人生在世, 不外名利二字。
不過法國得天獨厚, 肥沃的土地加上前人殖民收括的灌溉, 開出一朵朵燦麗的花朵。 好像繼承了大批黑道老爸留下的遺產 (世界上屬一屬二的贜物陳列處 羅浮宮應可列前几名), 好歹也是 G8的先進國家, 每年觀光客及奢侈品加上軍火, 讓這個國家還過得去。 雖失業率高、 年青人前途茫茫、 經濟發展停滯、 競爭力下降、 連文化影響力也下降 (可能的話大部份還是想留美, 不是嗎?)。 但法國人比較像「人」, 但不是在天堂。 社會是一個實驗室我想, 今天有人被警察打昏, 但沒人餓昏。 大家有力氣與時間出來抗爭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剛到法國時, 我覺得法國行政系統超級沒效率、超爛, 我把「公僕-為人民服務」那一套觀念「分享」老法同學,當然引起共鳴,不過是前面的「超級沒效率、超爛」,他們認為「行政系統」是用來維持國家運作用的,有動就好了,不必講求效率,而且「公僕-做他該做的事」。 感覺被挨了一記悶棍。多年以後才咀嚼出其含意:國家機器不動就算, 如果動錯了,反而更虧。 Do the right thing, Do the thing right 喂!差很多,套句大家都懂的話就是「錯誤的政策比貪污可怕」。
但是政策要如何定?幾個代表嗎?幾個會「掉書袋」的蛋頭嗎?搬到社會來實驗!這一點法國有老本可以揮霍,這也是表彰法國的獨特性,實足反「全球化」的力行。

政治人物最會「朝三暮四」,但我們不要像猴子被耍,還沾沾自喜。

(法國有「精英份子」撐起法蘭西,蠻忌妒的。慢慢體會吧)

理論上 法國大革命造就自由 平等 博愛的國家
只是革命是非常激烈的手段 推翻舊有勢力或統治階層
取而代之 是新的勢力或統治階層 但舊勢力會逆襲的 逐漸滲透 新舊勢力分贜而達妥協 最重要的是權力造成的墮落 所以階級還是存在的 無產階級或弱勢者 注定是被遺忘的一群 等待所謂的德政?

德政無非能穩固他們的統治基礎 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 是以牧民之道 務在安之而已 擺明把我們當肥羊來養 還是以統治者的利益為依歸


以台灣為例 現實造就或教育人民 對統治階層沒信心 對政府不信任 什麼事都有弊案

何來信心?

不要搞成 除了腳鐐與枷鎖我們一無所失....

Monday, April 03, 2006

hCG??? 馬桶???

人類胎盤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常被用來催熟鰻魚,根據研究發現hCG與LH(Luteinizing hormone)在促進卵巢發育有類似的功能,而在低等脊椎動物,如魚類中,其FSH與LH的生理功能可能是藉由透過LH結合到顆粒細胞(granulosa cells)上不同的受體(FSH-receptor 與 LH-receptor)而引發作用,而LH經由活化FSH-receptor來促使卵細胞發育。雌鰻在在淡水中卵巢是發育不成熟的,所以在鰻魚人工催熟過程中需要施打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如hCG,這是因為hCG之作用很類似LH,且hCG之半生期(2~3 days)較LH長(10~120 minutes)。
器官發育必然需要建立內在的循環系統以供其生長,而近年來許多有關新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與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相關的研究中大都是以哺乳類動物來當模式生物,而在低等脊椎動物中相關的研究較少。血管新生作用是指由於某些特定組織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建立微血管系統,而在此過程中,舊有的微血管會受到鄰近新生組織所分泌之血管新生因子的刺激與調控而萌發新的微血管,進而長入新生組織並且在新長成的組織中建立新的養分與代謝物的輸送網,如此一來新生組織才可進一步的發育。當然個體在胚胎發育階段時,具有很旺盛的循環系統建立,此過程稱作新血管生成(Vascularization),然而一旦生長發育為一個成熟個體時,血管新生與新血管生成的作用在個體中就只會發生在特定組織中,如卵巢排卵前後的濾泡與黃體、子宮內膜、傷口癒合時之新生組織與腫瘤組織。根據研究顯示出刺激血管新生有兩個很重要的因子,一個是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另一個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而腫瘤分泌的VEGF會使腫瘤附近新生的微血管滲露的情況較一般微血管明顯,因此VEGF又可稱為VPF(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哺乳類動物其卵巢會周期性的排出成熟卵細胞,因此濾泡黃體也會伴隨有周期性的血管新生作用,因此這也成為研究血管新生的標的,根據報告指出,哺乳類動物卵巢中的黃體化之顆粒細胞受到hCG的刺激後會分泌VEGF(Lee et al., 1997; Christenson et al., 1997; Neulen et al., 1995),然而在低等的脊椎動物中,如魚類其卵巢並不會有黃體產生。而在一次排卵的魚類中以鮭魚與鰻魚為代表性魚種,其中鰻魚會由淡水迴游到深海並在這個過程中雌鰻卵巢成熟,在深海中與雄鰻交配並排卵,受精卵而後發育成為玻璃鰻再隨著洋流回到淡水,繼續成長。有趣的是,在淡水中,雌鰻的卵巢並不會發育完全,只有在迴游至深海的過程中才會發育到完全成熟,因此研究鰻魚人工繁殖會將雌鰻利用人工催熟的方式使其卵巢發育成熟並可排卵,以達其研究與應用的目的。
因為器官組織的生長發育必然需要循環系統即時的建立,才可使組織繼續茁壯,在血管新生作用中最主要的刺激因子是VEGF,前文提到哺乳類動物中卵巢的顆粒細胞受到hCG的刺激後會分泌VEGF,因此,我們假設使用hCG刺激雌鰻卵巢發育,此過程會與卵巢中VEGF表現有關。
研究中發現利用hCG處理雌鰻時,雖然卵巢有某種程度的發育,但是在組織切片中觀察到,似乎只有某些卵細胞明顯生長,而部分並沒有顯著的生長,這意味著卵巢在hCG處理下無法使卵細胞生長同步,雖然巨觀下卵巢似乎有某種程度的增大,但可能並不是均勻的每個卵細胞都生長。而從GSI的比較中看出,雖然在統計上hCG對卵巢的增長沒有顯著影響,可能是因為處理的時間不夠長,本實驗hCG的處理時間只有一個月,也許要刺激卵巢有相當程度之發育來說一個月可能不夠,但是圖中顯示出hCG是具有促進卵巢發育的潛力;還有另一個可能的因素就是個體差異,這也可能是導致某些個體對hCG的刺激毫無反應。
在hCG可以促進卵巢發育的前提下,從卵巢組織切片中觀察出,hCG處理過之雌鰻卵巢的卵細胞有明顯的生長發育,其核質比相較於對照組是較小的,且約有25%的卵細胞卵徑已經超過45μm;相較於對照組,大部分的卵細胞卵徑介於15~30μm之間,由此可以更加確定hCG具有促進卵細胞生長的功能,但是從卵徑分佈圖也可看中,hCG處理並無法刺激所有的卵細胞長大,只有部分卵細胞有明顯的生長,另一小部分並無生長,而且甚至在hCG的處理後還有退化縮小的現象。
在卵巢的VEGF表現量來說,從結果可看出VEGF的表現量在兩組之間並無顯著差別,也就是hCG對於卵巢VEGF表現並無明顯刺激的作用,而在哺乳類動物中的研究,hCG會刺激黃體化顆粒細胞VEGF表現,然而也有研究指出hCG卻會抑制小豬濾泡層細胞VEGF的分泌(Barbara et al., 2000),而雌鰻未成熟卵巢在hCG處理下VEGF量並無上升,似乎在與hCG處理哺乳類動物未成熟卵巢有類似的結果,然而另一個以鯰魚腦下垂體萃取物刺激雌鰻卵巢發育的實驗中發現,其卵巢的VEGF表現有被刺激的現象,但仍需要進一步的實驗分析。也就是說,在鰻魚卵巢中,hCG可以透過抑制未成熟卵細胞外層的顆粒細胞VEGF的表現,但是我們實驗結果並沒有顯示有抑制現象,可能的原因有:一、透過hCG刺激卵巢內顆粒細胞VEGF表現的分子機制在高等與低等脊椎動物可能不盡相同;二、雖然實驗結果顯示hCG對於卵巢VEGF表現並無刺激,但也許是hCG作用時間不夠長或個體差異的因素,使得hCG的抑制效果不明顯;三、可能因為實驗是測量卵巢部份組織之VEGF mRNA,因此除了卵巢顆粒細胞外,尚包含許多其它的細胞,例如血管內皮細胞,而hCG也有可能調控其他細胞表現VEGF,造成干擾,因此使VEGF表現僅能代表卵巢組織,無法精確到特定之細胞群,所以hCG在低等脊椎動物中,可能真的會抑制卵巢內未成熟卵之顆粒細胞VEGF表現,但由於hCG刺激其他細胞表現VEGF,產生干擾,因而使整個卵巢組織VEGF的表現並無法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例如hCG與其衍生物卻會抑制卡波西氏肉瘤的腫瘤血管新生作用(Ulrich et al., 2002),但也有報告指出hCG可透過作用於微血管內皮細胞上之hCG/LH受體而促進血管新生作用(Marek et al., 2002),因此hCG對不同特性與不同時期組織的血管新生具有促進或抑制的作用,。
因此綜合以上結果,hCG會刺激卵細胞成長,但是無法引發卵巢VEGF的表現,甚至可能會卵巢內未成熟卵之顆粒細胞VEGF表現產生抑制作用,而VEGF是引發血管新生的重要因子之一,若hCG抑制卵巢產生VEGF,導致卵巢生長無法伴隨循環系統的建立,如此一來,位於組織內部沒有與微血管相鄰的卵細胞,一旦在鄰近微血管的卵細胞被hCG刺激而長大後,會增加內部卵細胞養分與代謝物吸收與釋放的擴散距離,這樣一來,降低了養分的提供,也增加有毒代謝物存於組織內部的時間,導致部分卵細胞不會生長,甚至退化死亡也不無可能,因此若血管新生作用能在此時被誘發就可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但從生理角度思考,為何血管系統不伴隨發展可能也是因為雌鰻個體不論在內在或外在環境條件下均不適合其卵巢發育完全進而排卵,hCG雖然會使雌鰻卵細胞增大,但卻會抑制其循環系統建立,使卵巢不要再進一步發育成熟,甚至排卵,因為即使排卵,卵也無法有合適的生長環境,也許這是保護一次排卵的鰻魚其下一代的安全機制。
然而從內分泌學與生殖生理學的角度思考為什麼會有一些卵細胞生長會停滯甚至還出現退化的情形呢?是由於未成熟顆粒細胞對於hCG的刺激,會有一段不反應期,然而在過了不反應期後,其受體系統會完整的建立,因此一旦受體先建立完成之卵,即可對hCG作出反應並生長發育,相對來說,生長較慢的卵就可能會被抑制甚至導致退化,這樣的機制類似植物卵細胞生長中的產生的極體,會退化而將其自身貢獻給生長較好的配子而形成卵。
因此在許多有關鰻魚人工催熟的研究中,為了使卵巢循環系統能夠建立,在刺激卵巢成熟與排卵時。不會單單只注射hCG,通常會將hCG與含有許多激素與生長因子的腦下垂體萃取液合併施打,用以提供卵巢生長時伴隨的血管新生的重要生長因子,因此人工催熟使雌鰻卵巢發育的過程也許可以用來模擬活體中的血管新生作用。最後我們下一個結論,hCG處理下,雌鰻卵巢有某種程度的增大,但是由於hCG並無法刺激卵細胞分泌VEGF,因而使血管新生作用沒有全面發展,這樣的現象會導致卵細胞生長不同步。

Thursday, March 23, 2006

VEGF vs Eel ?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由已經存在血管再長出新的血管來,在血管新生的過程中,微血管網進行重組並形成動脈和靜脈,而脈管生成(vasculogenesis)是指胚胎發育時,最初生成的新血管而言(Choi, 1998)。血管新生的特徵包括基底膜酵素的降解、血管內皮細胞的移行、增生和管狀形成(tube formation)(Klagsbrun and D’Amore, 1996)。「血管新生」在腫瘤的生長與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病變,是其病理過程重要特徵。因此、研究調控血管新生的機制成為目前研究特定疾病的重點課題。
刺激血管新生的因子有非常多,目前被發現而且證實刺激血管新生的因子包括FGF-1、FGF-2 、VEGF、TNFα、angiogenin、TGFα、TGFβ、PD-ECGF、IL-8另外也有血管新生的抑制因子像是thrombospondin、cartilage-derived inhibitor、platelet-factor 4、angiostatin、interferons-α和interferons-β(表二)(Klagsbrun and D’Amore, 1996;Ramesh and Ashok Shenoy, 2003)。
血管新生一詞最早是由Rudolf Steiner在西元1900年所提出,但是運用在癌症治療上卻是西元1971年時Folkman所提出的腫瘤需靠血管新生才能存活的理論,同時Folkman也提出腫瘤會分泌某種物質去刺激血管新生,因此當時Folkman將此物質取名為腫瘤血管新生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簡稱TAF)(Folkman, 1971)。1977年時Dvorak觀察到腫瘤會分泌一種物質讓腫瘤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會從血管液滲漏到腫瘤組織中,因此當時Dvorak便命名此種物質為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簡稱VPF)。直到1989年,由Ferrara純化出能促進血管新生的物質,並且命名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Ferrara and Henzel, 1989)。後來證明,不管是Folkman、Dvorak或是Ferrara,他們所發現能促進血管新生的物質,都是同一種物質。而此物質也是能刺激血管新生的眾多物質中,除了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簡稱FGF)之外,刺激血管新生最重要的一個因子,此因子後來就稱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Ferrara and Henzel, 1989;Pepper et al., 1992)。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和存活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是調控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血管新生、脈管生成和血管通透(permeability)最主要的一個調控因子。(Klagsbrun and D’Amore, 1996)。許多細胞均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包括血管內皮細胞、腫瘤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平滑肌細胞、腎臟細胞、間質細胞、角質細胞、星狀細胞、成骨母細胞等(Klagsbrun and D’Amore, 1996)。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庭成員包含VEGF-A、VEGF-B、VEGF-C、VEGF-D和PIGF(placenta growth factor),其分子結構是由單一VEGF的基因(含有八個exon)所組成,VEGF mRNA會經由選擇性剪裁(alternative splicing),剪裁成多個不同長短之mRNA,這些不同長短之mRNA會編碼(encode)出不同長度VEGF的胺基酸序列,包含VEGF121、VEGF165、VEGF189和VEGF206(Tischer et al., 1991;Houck et al., 1991; Houck et al., 1992)。其中以VEGF165的量最多,普遍存於各已研究生物之中(Zachary and Gliki, 2001)。這些大小不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主要的區別是在第六和第七個exon是否有與肝素(heparin)結合以及是否具有肝素-硫酸鹽基結合的功能區(heparan-sulfate binding domains)(Neufeld et al., 1996)。血管內皮細胞藉由跟酪胺酸激酶接受器(Tyrosine kinase receptor)的結合而具有活性,這些酪胺酸激酶接受器包括像是KDR/Flk-1、Flt-1和Flt-4(Klagsbrun and D’Amore, 1996)。
因此,近年來陸續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結構和生物活性在調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現上非常重要,而且對於血管的生長扮演重要的角色。胚胎發育時血管的生成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量有很大的關係,研究指出,老鼠在胚胎時,雙股VEGF的對偶基因若一股VEGF的對偶基因缺失時,血管發育會產生異常,而且受精11天後胚胎便無法存活(Carmeliet et al., 1996),若老鼠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接受器(VEGF receptor)基因缺失也會造成懷孕早期時胚胎的死亡。但是這樣並無法很精確的去瞭解VEGF經過VEGF receptor之間信息傳遞(signal transduction)所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行為,因此Drake 等人利用鳥類的胚胎去研究證實,VEGF很顯著的增加血管內皮細胞突出的活動力(protrusive activity),VEGF和VEGF receptor的信息傳遞調控血管內皮細胞突出的活動力,是決定血管形態改變的重要關鍵,並指出VEGF的功能是啟動血管形態改變的因子利用鰻魚

嘗試利用VEGF提高鰻苗之存活率與發育速度??
依據漁業署漁業年報,台灣地區養成鰻產值約新臺幣88億元,其中超過60﹪係外銷出口為我國爭取龐大外匯。鰻魚養殖生產成本中,鰻苗費用為其重要之成本支出,鰻苗支出占50%左右。另一方面,鰻魚人工繁殖仍未符合商業效益與規模,鰻苗來源完全依靠天然捕撈或進口。因天然捕撈或進口的鰻苗來源不穩定,所導致的價格波動, 成爲養鰻魚事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台灣地區養鰻已形成分工,採捕或進口的鰻苗多需經專業培苗場進行中間育成,由每公斤5千尾以上(鰻線)11尾以上(幼鰻)後,再銷售給下游養成業者。而專業培苗業者由於養殖期別短,年間需數次交替養殖,始能充分供應下游成鰻養殖業者。其中高死亡率發生於鰻線馴餌時期,即漁民稱為「肝腎病」,其原因係由於革蘭氏陰性桿菌 Edwardsiella tarda感染所引起「愛德華氏病」,大部份是生餌絲蚯蚓所帶入之病源,導致感染而死亡。目前,其原因、預防及治療方法已大致確定,利用抗生物質與消毒劑為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且可達一定成效。從胚胎發育的觀點來看,鰻魚由柳葉鰻苗 (leptocephalus)、鰻線(glass eel)、幼鰻(elver)、小鰻(juvenile eel)、黃鰻 (yellow eel),黃鰻再長成銀鰻 (silver eel),這過程不啻變態發育(metamorphosis),可歸為廣意的胚胎發育(embryo development)。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血液循環是生命運作的第一個系統,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造成血管新生與血球分化最重要的因子,缺乏VEGF時,則會造成血管形成的缺陷與胚胎死亡。事實上,魚類生活史中,90%以上的死亡發生在初期生活史,因此初期生活史的成長與存活,成為影響魚類資源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報告指出VEGF 不只影響胚胎發育,也影響出生後的幼期 (early postnatal life)至成年期(adulthood)的成長。而幼期發育時如果利用VEGF拮抗劑,所發生的結果就是腎衰竭所引起的急性死亡,而主要病理是絲球體微血管功能受抑制,鰻線及幼鰻在馴養期間如遭受愛德華氏病感染時腎臟腫大潰瘍型病徵類似。在鰻魚人工繁殖仍未達到商業效益與規模的前提下,轉殖特定基因促進鰻苗發育有其成本與可行性考慮之必要,

Tuesday, March 21, 2006

罷工影響生活

我記得 95年年底某一天 剛好我要去 13區 陳氏商場補給 走到地鐵站 才知道地鐵罷工
反正 見怪不怪 習慣了 不以為異 所以就拖著菜籃車沿著 La Seine 橫越巴黎 走回 Courbevoie
所以拖著菜籃車逛 Av des Champs Elysees 大概是別人少有的經驗...
後來RATP開始怠工 la traffic est perturbee, le metro est en greve mais le bus est mrache encore. en suit, out-a-coup, Paris a ete paralysee.
起因: 那時的總理 Alian Jupe 想推動新退休法 捉鐵路工人(SNCF 恐怕是法國少數的國營事業)開刀 因為鐵路工人可以早退休 (environ 45 ans) 退休金領到死 所以在當局者眼中十足的米老鼠(吃的比米蟲還多) 我就是佩服老法對政府懷疑的精神與傳統 因為一步退讓全盤皆輸 因為人民實在無力與官僚抗爭 唯有團結才是保障自身權益的武器 這次鐵路工人被修理 下次 有例可循 petite-a-petite 最後輸的是自己 統治階層永遠那些少數的人 為了自身集團的利益 可胡作非為 美其名 依法行政 但法是他們定的 在老法的概念中 沒有民族救星 也沒有政治家 反正大家都是人 相煎何太急 所以造成全國大罷工 連警察 醫生也加入罷工 有一天我指導老師和我說明天他不在 因為他們要去示威遊行
當然罷工造成大家生活不便 很好玩的是 我問的每一個人 都說罷工影響生活 但他們支持 因為政府是 une salope !!!
所以罷工末期 巴黎市政府使出交通輸導計畫 公車與船都出現 所以 那時候先走路到公船站(devant l'Hotel de Ville) 搭船到 pont de St Cloud 附近再搭 一小段 bus 再走路回家 那是有時間時可以這樣玩 不過一般直接走路去學校(因為要作實驗)反正 我的上學路程剛好是巴黎的觀光路線 La grand Ache, Av de La Grand Armee, Place Charlie de Gaulle, Av des Champs Elysees, place de la Concorde, lardin des Tuileries 再沿著 La Seine 走到六大...
要死不死 剛好那年 Siberie 冷氣團發威 巴黎氣溫降到-20c (Oh, mon Dieu!!!)連噴水池都結冰 一邊走一邊醒鼻涕...
後來和實驗室的老法聊起 他們認為 光頭 Jupe 不該找 SNCF 開刀 鐵路對法國來講 是鐵路法國成為一個真正 etat 的重要原因 而且早期鐵路是蒸汽火車頭所以火車工人很辛苦 (tres penible)所以Jupe 等於挑戰傳統與社會主義的人道經精神 唯有團結才是保障自身權益的武器 這次鐵路工人被修理 最後輸的是自己

所以最近法國學生抗議新的就業法 基本是傳統的延續與反資本主義的實踐

Thursday, March 16, 2006

Je pense , donc je suis (別鬧嘞..)

Je pense , donc je suis (別鬧嘞..)

原文應是拉丁文的 Cogito ergo sum
由於那時的學術著作與授課大部分使用拉丁文(第五區又稱 quartier Latin),而法文只是一種方言,因此,這句拉丁文成了Descartes哲學的代表,而不是某些既得利益者"勞"的 Je pense , donc je suis.
我也可說 "哇箱 哇栽", 不必過度渲染

Tuesday, March 14, 2006

斑馬

A 斑馬是黑底白紋,牠所呈現的外觀是由黑色的皮膚(淺黑色)及長著黑白毛色相間的紋路所形成。 它的皮膚是(淺黑色), 剃光他的毛會以皮膚顏色為主, 但是毛的根部應該還是有色 回應單位:市立動物園

Sunday, March 05, 2006

請問?

Q 請問斑馬是白底黑條紋還是黑底白條紋?

Thursday, March 02, 2006

千里姻緣一線牽

經過千辛萬苦的跋涉,在擁擠的"鰻潮"裡,依然固執的與來自同一故鄉的伴侶配對,這可是鰻魚才有的特殊行為哦!研究人員發現,在歐洲與北非的鰻魚繁殖場上,縱使世界各地的鰻魚都回到了同一片馬尾藻海生殖場,在繁殖配偶的選擇上,鰻魚還是傾向選擇來自於家鄉同一區域的對象進行交配。

自從1920年開始以來的研究我們知道,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的生殖屬於開放性一對多選擇性的隨機交配(panmixia)方式,經由蛋白質以及DNA的分析發現歐洲大陸各地區的鰻魚族群並沒有很明顯的差距。

魁北克的Laval大學的研究人員Thierry Wirth與Louis Bernatchez利用了更敏感的方法來分析這些滑溜生物的基因。他們利用了DNA的延伸物(microsatellites)進行分析,量測其中染色體的重複序列(例如:…ACTACTAC T…)。由於細胞在複製與排列組合這些重複的片段時容易發生漏失的現象,因此在不同個體中, microsatellites 的變異非常的大。這個特質讓它成為了基因的指紋一般的具有其顯著的意義。

研究人員分析了611條來自於地中海、大西洋、波羅的海與北海鰻魚的microsatellites基因序列。進一步分析了發生交配行為的兩條鰻魚基因的差異與來源地距離的關係。結果發現距離越遠,基因的差異性就越高。 Wirth與Bernatchez認為這種基因相似度與地域距離關連性的關係主要來自時間,不同地域的鰻魚在不同的時間來到馬尾藻海進行交配與繁殖,其身邊所遇上的對象最有可能的就是來自於同一的地區的鰻魚。

英國研究鰻魚遺傳學的生物學家Simon Archer說:這個結果並不讓人吃驚,但非常的重要。許多的研究人員都懷疑數種的鰻魚族群都進入了馬尾藻海,應當在繁殖上會增加交配的歧異性,現今的結果發現其實不然。Archer補充說:例如地中海的鰻魚可能在其家鄉就完成了繁殖的過程,這些數量龐大的族群甚至可能從未進入直布羅陀海峽。那就更不可能有相遇交配、繁殖的機會了。

Wirth說:這些地域性的交配可以使次世代保留適合居住於當地環境的基因,這是無須置疑的。回答這個發現的另一個答案,可能就是這些不同區域的鰻魚族群存在著不同的生理時鐘,在不同的時間裡誘發遷移與繁殖行為。

這些鰻魚的生活史發生於海洋,進入淡水河流,又回到大海。鰻苗出生在西印度與亞速爾群島(Azores)間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海流對鰻魚的界限更大於陸地的阻隔,經過了2年近岸水域的生活,墨西哥灣流將牠們帶回大西洋。其間鰻苗發育變成幼鰻,並且回溯到河流的上游居住,往後的15-20年間鰻魚都居住於河流中,最終這些鰻魚將回到馬尾藻海中繁殖,然後也死在馬尾藻海。

這個基因分離的發現更增加了鰻魚的神秘性,就像年輕的幼鰻都能夠回到父母親的居住地一樣,雖然這些幼鰻從未到過這些地方。


--參考來源:Sciscape

Narrow Sargasso Sea
Wirth, T. & Bernatchez, L. Genetic evidence against panmixia in the European eel. Nature 409, 1037-1040 (2001).

Tuesday, February 28, 2006

鰻魚苗的人工生產成功...掉書袋 (四)

養殖研究所田中秀樹研發組長專訪

台灣鰻訊 第237期 2004-03-12 林雪貞譯自2004.01.10養殖新聞


在2003年的業界,最大的話題人物應該就是三重縣的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綜合研究中心養殖研究所的田中秀樹組長。研究所成功進行了鰻魚苗的人工生產,為鰻魚的完全養殖工作打開了大門,這對負面消息頻傳的鰻魚業界而言,可是久違了的好消息。業界相關人士頻繁的造訪養殖研究所,並不斷有來自各地的演講邀請,人氣是發燒又發熱。在本篇報導中,我們一面介紹田中專家這位發燒人物的專訪,並且歸納與整理鰻魚的完全養殖化的課題及展望。
養殖研究所位在三重縣伊勢市往南車程約一小時的地方。今年有許多鰻魚業界的各個團體造訪養殖研究所。從大隅地區養鰻漁業協會、一色鰻魚漁業協會、到波崎共榮漁業協會等,以鰻魚苗為生命線的鰻魚養殖相關的許多業界團體為了要親眼目睹鰻魚苗的人工生產,而來到養殖研究所,並與田中專家進行了意見交換。此外,鰻魚資源保護對策協議會、東京鰻蒲燒商公會也分別邀請了田中專家前往東京發表演講等,業界對此的關心程度可見一斑。
我們請教了「熱門人物」田中秀樹專家在養殖研究所工作的心路歷程,以及鰻魚苗人工生產要導入商業使用上的各種課題。
田中專家首先談到了此次成功進行了鰻魚苗的人工生產。他表示「鰻魚苗要以人工生產出與捕撈的野生鰻魚相當的數量是困難的」。迄今為止,鰻魚苗的人工生產一直以來的課題就是魚苗的飼料。雖然鰻魚苗「有的也吃」一般幼魚所吃的飼料「輪蟲」,但魚苗「到底吃些什麼」一直不為人所知,因此向來研究的焦點就是飼料。而現在鰻魚葉形魚苗的飼料餵食方式不是「讓魚苗來吃飼料」,而是「使魚苗碰觸到飼料便數順口把飼料吃進去」的情形。如照片中所示,魚苗雖有獨特像牙齒一般的構造,但「這只有將飼料咬入口中的作用,並沒有咀嚼的功能」。因此,「利用鰻魚本身夜行性的特性,當房間明亮時,鰻魚會往暗處移動的習性,在水槽底部擺滿飼料,將房間照明打亮,來使鰻魚往有飼料的底部移動碰觸之」。但是「除了鯊魚卵之外,鰻魚即使碰觸到其他的飼料也不會吃」。而不吃的原因之今尚不明瞭。
一般認為「魚類的幼魚在胃部尚為成長之前是不會積極覓食的」,這在鰻魚身上極為顯著。田中專家也對此感受良多,「不知道魚苗到底吃些什麼」「魚苗真是離世又脫俗」。田中專家表示「迄今為止我們嘗試過生物飼料、調配飼料、營養加強飼料等各種飼料」,其中「鯊魚卵是魚苗吃最多的」。而這個發現帶來了此次人工生產的成功。由於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在比目魚的初期飼料中,胜肽及磷蝦具有效用。我們使用了不二製油公司的胜肽及磷蝦萃取液。在1999年成功的讓鰻魚葉形前期魚苗發育成葉形魚苗,成功飼養到第256天。然而這個飼料無法接續下去,因此也不能作為決定性的飼料。由於胜肽中含有妨礙鈣質攝取的成分,因此將飼料做了進一步的改良,將減低了植酸(phytic acid)的大豆peptides及磷蝦分解物(日本水產)餵食給葉形魚苗,而成功的讓葉形魚苗發育成鰻魚苗。
田中專家表示「第一次看到發育成鰻魚苗時很是驚訝」。但由於當初「尚未達到公開發表的階段」,並需要進一步對後續狀況做確認,以及等待魚苗繼續發育成中間種苗後才做了公開發表。但田中專家表示「還有很多的課題」。其中之一就是「為期較長的幼魚期」。他指出「就像加吶魚及龍蝦等一樣,人工孵化及培育的時間比起天然野生的有較長的傾向,而且其個別差異也很大」。一般認為「野生魚可能一整天都在覓食」。此外還有成品率偏低的問題。「在受精率30%、孵化率10%中,能培育出的鰻魚苗比率僅有零點零幾的百分比」。而「後續的鰻魚苗及中間魚的培育生長尚未穩定」,因此要如何供應「日本鰻魚養殖所需的30噸,共約1億5千萬尾的鰻魚苗」將成為今後的課題。而「目前魚苗培育的成本相當高」,要發展到能商業使用「還需相當的時間」。田中專家並表示「『培育鰻魚苗』的夢想已經實現。接下來要讓『培育養殖用的種苗』這個夢想實現」,「現在一個循環約需1年。我打算以10年為目標來努力」,充分顯現出專家積極的意願。
而在業界相關人士中流傳的「鰻魚會在日本近海產卵」或是「在台灣及日本的近海都有鰻魚苗」的看法也傳到了田中專家的耳中。對此,田中專家表示「我請他們『讓我看看實際的魚苗』,但實際上卻沒有人拿來。這個說法不夠實際」。此外,以東大海洋研究所為主,一直進行著特定出鰻魚產卵地點的工作。其中一般推測鰻魚是在菲律賓近海400公尺的深海處產卵。對此田中專家表示「迄今為止的研究當中,低於19度以下時魚卵是不會孵化的,即使加壓也沒有作用。因此鰻魚產卵的地方應該是在水深200公尺以內的地方」,他對鰻魚產卵提出了個人研究經驗中所得出的見解。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得鰻魚業界引頸盼望的鰻魚完全養殖化更接近了一步,造成了業界的轟動。

吊書袋 (四)


但在鰻魚生殖生理機制尚未完全解析明白之前,人工催熟催生有其實用之價值。最近日本學者嘗試改良初期餌料系統,由傳統之無脊椎動物受精卵,輪蟲等之微生物,改為經過部份酵素消化或萃取之水溶性有機物質 (見去年之 養魚世界)。已可將鰻苗存活期延長至250天 (圖一)。事實上,此一策略並非憑空而來,乃是由野外調查所得之結果並印證其他學者理論而來。之一、由電子顯微鏡觀察而得之直接證據,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野生柳葉幼苗之消化道內含物,發現生物之碎屑、糞粒、及浮游生物之膠質體殼,因此學者提出柳葉鰻並無特定之食性且可能以經分解的有機物為能量來源;之二、證據顯示,柳葉型魚苗的消化道及體表細胞具胞飲作用,能吸收溶解性大分子;之三、由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證據顯示,柳葉鰻消化道中蛋白脢 (trypsin) 及几丁脢 (chitinase) 的活性很低,不僅如此,消化腺胰臟中,體制素 (somatosatin) 量很高而胰島素 (insulin) 及昇醣激素 (glucagon) 之量很低,顯示代謝調節激素的作用受抑制。
故由不同之學理基礎研究結果和日本學者之成功經驗,可以預測柳葉鰻苗之餌料攝取,也可由上皮細胞直接吸收大分子。至於是那一類之大分子,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他魚種得到啟示。 例如Albula sp. (北梭魚, 其幼苗也需經柳葉體型之變態),在人工海水中經過十天的飢餓,體成份的變化,體脂肪及灰份減少50%、醣類及水份減少 80%,可是溶解性蛋白質維持不變。其他的研究證據指出,柳葉幼苗變態所需之能量也來自構撐扁平體型之膠狀物質 (glycosaminoglycan),此種物質為一種酸性黏多醣類 (acid mucopolysaccarides)。而浮游期愈長對外營性營養的依賴愈大。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柳葉魚苗的組織代謝率,隨著體型變大而降低,而且大部份的耗能是用於將體膠狀物質 (glycosaminoglycan) 代謝以產生新的能量。是故在柳葉鰻之消化道內發現之尾蟲類膠質體殼,可能有其生理意義, 需進一步分析研究。仔魚胚胎發育的營養來自母魚,借由卵黃,在卵黃囊吸收完畢之後,幼魚必需自營生活。以人工孵化之鰻魚及野生鰻之生活史為例,卵黃囊約在一周至兩週內左右吸收完畢。而大洋浮游期可能至少長達數月至數年,假設柳葉鰻苗能由外界吸收營養物質,那麼早期柳葉鰻苗體成份之變化,應可以反映柳葉鰻苗由外界吸收營養物質的質與量,因為後其柳葉鰻苗不會消耗太多之能量來進行新陳代謝。這一點推論可由體制素,胰島素及昇醣激素的相對量得到支持。也可能預測柳葉體型的程度 (能量物質的堆積),可能對存活率相當重要。人工養殖就是要突破這一點天然限制,以外來的營養物質,代替先天之不足,但原則是:將鰻苗 '泡' 在 '蜜與牛奶' 中…。

主要參考文獻:
田中秀樹 (1999) 養殖研 News, 43:52-53.
Bishop, R. E. and Torres, J. J. (1999) Leptocephalus energetics: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J. Exp. Biol., 202(18):2485-2493.
Kruse,C., Strehlow,B., Schmidt,H., Muller,P.K. (1996) Presence of trypsin in distinctive body segments of leptocephalus larvare of Anguilliformes. Aquaculture, 142, 237-244.
L'Hermite,A., Ferrand,R., Dibois,M.P., Andersen,A.C. (1985) Detection of endocrine cells by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in the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of the adult eel, glass-eel, and leptocephalic larva (Anguilla anguilla L.). Gen.Comp.Endocrinol., 58, 347-259.
Mochioka, N., Iwamizu, M. (1996) Diet of anguilloid larvae: leptocephali feed selectively on larvacean houses and fecal pellets. Mar. Biol., 125: 447-452.
Otake,T. (1996) Fi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limentary canal in leptocephali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Fish.Sci., 62, 28-34.
Pfeiler,E. (1991) Glycosaminoglycan composition of anguilliform and elopiform leptocephali. J.Fish Biol., 38, 533-540.
Pfeiler,E. (1999) Developmental physiology of elopomorph leptocephali. Comp.Biochem.Physiol., 123A, 113-128.

Sunday, February 26, 2006

News and Views


Nature 439, 926 (23 February 2006) | doi:10.1038/439926a


Spawning spot

Rosalind Cotter

The enigma of the eel life-cycle has become a little less enigmatic — at least as far as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s concerned. As described elsewhere in this issue (Nature 439, 929; 2006), Katsumi Tsukamoto has filled in a missing part of the picture of the species' ocean biology.

When they are mature, eels migrate from fresh water out into the open ocean, travelling thousands of kilometres to spawn. But the when and where of the actual spawning event, although suspected in general terms, have been hard to pin down. This is partly because of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isola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tiny, transparent larvae just after they hatch. Tsukamoto has tackled those challenges to pinpoint the timing — which aptly coincided with a new moon in June — and strategic location of A. japonica spawning.



OCEAN RES. INST., UNIV. TOKYO

This fishing feat also meant that the newly hatched larvae could be photographed. As shown in this picture, teeth, jaws and pigmented eyes are evident within five days of hatching, when the larvae are still less than 5 millimetres long.

Thanks to the efforts in the 1920s of a Danish oceanographer, Johannes Schmidt, the spawning area of the European (A. anguilla) and American (A. rostrata) eels was identified as the Sargasso Sea in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spreading over some 5 million square kilometres. But it seems that the nursery of the Japanese eel, as identified by Tsukamoto, is much more compact — spawning is confined to a seamount northwest of Guam in the Philippine Sea, a location that enables the larvae to ride the northbound Kuroshio Current to their freshwater destinations in eastern Asia.

This discovery will be applauded by researchers specializing in eel biology, as well as by those intrigued by a life history that constitutes one of nature's wonders. But there is a commercial aspect too: eels are of great economic value, not least in Asia, and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謎題有解 日本鰻產卵地 在關島海域

2006.02.24  中國時報
謎題有解 日本鰻產卵地 在關島海域
楊明暐/綜合報導
在日本料理中,美味的日本鰻魚一直是饕客心目中的頂饌珍饈。然而自古以來,日本鰻魚如何產卵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日本科學家最近對關島附近海域的鰻魚苗進行基因比對之後,終於確認日本鰻魚原來是在該處海域繁衍後代。
日本鰻魚和牠們在大西洋的親戚一樣,在淡水中成長,然後再游回大海產卵。科學界早就知道生長在歐美淡水水域的鰻魚來自百慕達附近的馬尾藻海域,但沒人曉得日本鰻魚從哪裡來。

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塚本勝巳領導的研究小組去年六月搭乘海洋研究船「白鳳丸」航行到馬里亞納群島西方靠近關島的海域。他們在海面下五百公尺深處撒下大型浮游生物網,並於「駿河海山」西方七十到一百公里處捕獲四百隻孵化約二至五天的鰻魚幼苗。經DNA鑑定,這些鰻苗確定是日本鰻。
研究人員按海流速度和孵化時間推算,認為位於北緯一四度、東經一四二度海底的「駿河海山」應該就是鰻魚產卵地。產下的鰻魚卵孵化後,隨北赤道海流漂向西方,而後再隨黑潮北上,經三個月到半年,游到台灣、中國大陸和日本海岸,鰻魚幼苗在這段期間會長大成為幼鰻,牠們接著便溯游至河流及湖泊中成長。
塚本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廿三日出刊的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周刊。他表示,確認鰻魚的產卵地之後,才能釐清鰻魚的迴游途徑,這項研究有助於保護日益稀少的日本鰻魚。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06

掉書袋(三)

譏笑人喜歡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的毛病。
十國春秋˙南唐書˙卷三十二˙彭利用傳:對家人稚子,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譚,俗謂之掉書袋。

解釋之


鰻魚養殖之成本,鰻苗支出佔五成左右。另一方面,由於直到目前鰻魚人工繁殖仍未成功,鰻苗來源完全依靠天然集捕。是故鰻苗供應的不確定及導致的價格波動,成為鰻魚工業發展的限制因子。人工飼養之鰻魚或野生鰻魚尚無在人為環境下自然性成熟之紀錄。而目前鰻魚人工受精卵之取得,皆由長期注射異種生物激素而達到。根據學者報告指出,人工激素 (異源性腦下垂體萃取液) 注射, 對性腺發育的效果,銀鰻的反應比黃鰻的好 (以卵巢濾泡細胞的發育情形或以卵的受精率及孵化率結果) (圖一)。顯示鰻魚其成長階段與激素的果效有特定之關係,代表銀化 (silvering) 為鰻魚青春期啟動 (onset of puberty) 的必要步驟。
銀化可視為鰻魚的第二次變態。 銀鰻和黃鰻的不同,在型態構造上包括: 背部含較多的黑色素,腹部有嘌呤 (purine) 的沉積,使腹部呈現銀白色;表皮變厚;側線變得更明顯;胸鰭變大;吻部變短;眼徑變得更大,網膜錐狀色素細胞漸被桿狀色素細胞取代,吸光波長改變;魚鰾變大內壁變厚;GSI 增加;消化道體重比 (digestive tracts- somatic index, DSI) 變小;也包括:體脂肪含量增加;間腎組織及甲狀腺活動活絡; 鰓部鹽類細胞 (chloride cells) 增加,鈉-鉀ATP 脢 (Na+-K+ ATPase) 的活性增加。在生理變化方面,生殖相關激素 (gonadotropin, GtH;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androgens; estrodial, E2) 及成長相關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thyroxine, T3/T4) 也有明顯的消長;肝臟中的脂質含量與粒腺體 (mitochondria) 數目昇高。值得提到的一點,如果黃鰻和銀鰻分別注射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再調查血液中性類固醇的消長變化,發現銀鰻血液中雄性素 (T) 與雌性素 (E2) 皆昇高,而黃鰻只有雌性素 (E2) 昇高。事實上,台大漁科所羅教授與水試所鹿港分所證明,在日本鰻的人工催熟過程中,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中添加雄性素 (T) 已被證明有益於雌鰻配子發育的一致性。故其證明: 一、其所用之種鰻為黃鰻;二、前面所提的對性腺發育的效果,銀鰻的反應比黃鰻的好,雄性素 (T) 扮演某些重要功能。
雖然鰻魚的銀化對其降海生殖是必要的過程,但是到目前為止銀化如何調控,仍所知有限。事實上,已經證明可體松 (cortisol) 添加雄性素 (testosterone) 可刺激鰻魚銀化的某些特徵,如使黃鰻體表銀化,眼徑變大,消化道體重比變小,肝重體重比變大,最重要的是腦下垂體中的GtH-II 含量顯著提高 (圖二)。這一點是單用可體松或雄性素所無法達成的效果,事實上,此點有其生理的意義,因鰻魚為適應海水環境,鰓部鹽類細胞必須增加,鈉-鉀ATP 脢的活性也要加強,而可體松以經被證明有這些功效。最近荷蘭的調查報告指出,鰻魚在降海過程中血液中的可體松濃度有昇空的現象,更確定了其在鰻魚銀化的功能。附帶一點:一方面可體松是壓力激素 (stress hormone),對生殖有抑制作用;但另一方面,卻又對生殖激素 (GtH) 的生成有刺激作用 (看上去似乎矛盾,事實不然,它有它的演化和生理意義,以後再專文介紹之)。但要注意的是,可體松添加雄性素並無法刺激所有的銀化特徵,其它因子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銀鰻被認為是處於準備進入 '青春期' (puberty) 的生活階段,外觀型態及行為的改變是經由內部的成長整合神經及內分泌變化而來。由這些身體變化特徵來看,銀化 (silvering) 可能是為了適應海洋生殖洄游做準備,因此也可將鰻魚的銀化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 (preparation for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而銀鰻為青春期的開始 (the beginning of puberty)。但是如果被拘限在淡水環境中,銀鰻青春期啟動 (the onset of puberty) 卻是被抑制著的另一方面,以上所有的觀察結果及文獻几乎皆由歐洲鰻 (Anguilla anguilla) 的研究而來,亞洲特有之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相關之資料几乎付之闕如。
若鰻魚的銀化可視為準備青春期的開始,從生殖內分泌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腦下垂體中的促性腺激素 (GtH) 的生成和釋放。因爲在所有的脊椎動物中,促性腺激素對性腺的發育和配子的生成扮演重要的角色,直接和生殖有關。同時青春期的發動與個體的年齡及成長的體型有關,因爲體型和體中堆積的能量有關,而母體若有足夠的能量累積,則可以確保母體生殖的成功和幼體發育的完整。 若銀化視為鰻魚的第二次變態,我想脊椎動物中,大家最熟悉的變態例子是蝌蚪變幼蛙與鮭魚的銀化 (smoltification)。在前一篇文章曾提到,和生長及新陳代謝有關的激素,可能在傳統的生殖激素外,對生殖及青春期的啟動扮演重要的功能,其中因素林 (insulin, 胰島素) 已經被證明和蝌蚪變態與鮭魚的銀化 (smoltification) 有關。
對鰻魚人工催熟而言,腦下垂體激素人工注射處理對卵巢發育的效果,銀鰻的結果比黃鰻顯著。顯示黃鰻體中欠缺某些與生殖密切連接之內在因子,這些因子可能是以化學訊息的方式存在 (如:神經傳遞物質, 神經內分泌或內分泌激素與某些堆積的能量物質)。故理論上可以利用人工方法,加速養殖鰻魚之銀化,達到穩定供應銀鰻,供應人工繁殖試驗之需求。至於養殖鰻要幾年才能答到銀鰻的標準呢?這個問題有賴大家一起的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Fontaine Y-A. (1994) L'argenture de l'anguille: metamorphose, anticipation, adaptation. Bull. Fr. Peche Piscic., 335: 171-185.

Huang Y-S., Schmitz M., Le Belle N., Chang C-F., Querat B. and Dufour S. (1997) Androgens stimulates gonadotropin-II  subunit in eel pituitary cells in vitro. Mol. Cell. Endocrinol. 131:157-166.

Huang Y-S. (1998) Role des steroides sexuels et des hormones metaboliques dans le controle direct hypophysaire de l’hormone gonadotrope (GtH-II) chez l’anguille europeenne, Anguilla anguilla. Universite Paris VI, Departement de Physiologie de la Reproduction, 173p.

Huang Y-S., Rousseau K., Sbaihi M., Le Belle N., Schmitz M. and Dufour S. (1999) Cortisol selectively stimulates pituitary gonadotropin (GtH-II)  subunit, in a primitive teleost, Anguilla anguilla. Endocrinology 140:1228-1235.
Ijiri S., KayabaT., Takeda N., Tachiki H., Adachi S. and Yamauchi K. (1998) Pretreatment reproductive stage and oocyte development induced by salmon pituitary homogenate in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Fish.Sci., 62(1): 28-34.

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掉書袋(二)...

鰻魚爲亞洲之重要之經濟養殖魚種之一。但鰻魚的人工繁殖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其腦下垂體中的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in ,GtH) 含量相當的低,故目前鰻魚人工繁殖,其受精卵之取得,皆由長期注射異種生物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 (內含促性腺激素) 而來。早期魚類人工繁殖的實施也是利用注射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來達成,雖然兩者皆借用注射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但其意義不同。對其他魚種而言,因其已經到達性熟,所欠缺的是引發堆積在腦下垂體中促性腺刺激素(GtH) 的高峰釋放 (discharge),進而引發配子的最後成熟 (final maturation) 與排卵 (ovulation) 及產卵 (spawning) 或排精 (spermation),因其配子以經發育到几乎完熟階段,故操作上可能只須施打一針。但對鰻魚而言,注射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是要借著外來的激素,讓配子從原母細胞發育到完熟配子。故操作上需要施打數十針,時間也必須拉長。從上面所舉的例子,可看到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in ,GtH) 在魚類中至少有兩項功能:(一) 刺激配子發育,(二) 引發配子的最後成熟與產卵。但什麼是促性腺激素呢?在魚類有什麼特點呢?本文即在介紹有關魚類生殖內分泌的發展,著重於鰻魚腦下垂體中性腺刺激素的生理生化特性。
廣義而言:凡是可以刺激性腺活動的激素皆可稱為性腺促進激素 (gonadotropins, GtH)。這包含胎盤絨毛膜激素 (placenta-choronicgonadotropin, CG)、成長激素 (growth hormone, GH)、泌乳激素 (prolactin, PRL)、胰島素 (insulin) 類胰島素成長因子 (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 IGF)…等等。但一般所指的 '性腺促進激素 (GtH)',是指由腦下垂體 (pituitary) 性腺促進激素細胞 (gonadotropes) 所產生的醣蛋白激素 (glycoprotein hormones)。
性腺促進激素 (GtH) 的物理化學特性,在哺乳動物中研究的比較清楚。在哺乳動物中有兩種性腺促進激素:包括濾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和黃體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 LH),均為醣蛋白激素。在內分泌學上將甲狀腺刺激素 (thyroidotropin, TSH) 與 FSH、LH 歸為一大類,因為他們皆由兩個次單元體所構成:即 alpha 次單元體和 beta 次單元體,而FSH、LH、TSH 含有完全相同的alpha 次單元體,是 beta 次單元體的賦予各個激素不同的生理特性。但必須要兩個次單元體構成在一起才能具有生理活性。alpha 次單元體來自同一基因 (gene),而beta 次單元體由不同基因而來。
哺乳動物,在雌性中FSH 主要扮演刺激卵巢濾泡生長及芳香脢 (aromatase, 將睪固酮, testosterone, 轉變為雌性素, estrogens, 的酵素) 的活性;LH 則主要扮演刺激卵巢固醇類激素的生成 (主要是助孕素, progesterone,和雄性素,androgens) 刺激排卵與維持卵巢濾泡排卵後黃體 (corpus luteum) 的發育。而FSH 的受體 (receptors) 主要位於濾泡上的顆粒細胞 (granulosa cells) 層;LH 的受體主要位於卵巢的結構組織細胞 (stroma cells) 及濾泡上的鞘細胞 (theca cells) 和顆粒細胞 (granulosa cells) 層。雄性中,FSH 刺激施氏細胞 (Sertoli cells) 促進精子的生成;LH 刺激萊氏細胞 (Leydig cells) 促進雄性素的生成。故對哺乳動物的生殖而言,FSH 和 LH 的作用是相輔相乘的,雖各有特性但不能分開。
在魚類中,只存在著單一型式的促性腺激素 (GtH),亦或像哺乳動物一樣具有兩種不同促性腺激素 (即濾泡刺激素 FSH 和黃體激素LH),一直是個困惑的問題。最先在1971年,法國學者從鯉魚 (common carp) 的腦下垂體中分離出來一種物質,此物質具有雙重促性腺激素 (FSH 和LH) 的功能。不論在活體或離體實驗條件下均可刺激不同魚種如,金魚、鯰魚及鮭魚的性纇固醇激素合成和配子的最後成熟;同時證明它是一種醣蛋白,並由兩個次單元體所構成,這兩個次單元體被命名為次單元體-I (subunit-I) 及 單元體-II (subunit-II)。次單元體之間的結合和哺乳動物的情形一樣,並非靠著分子鍵結合。這些證據使他們推論在硬骨魚中可能只有一種促性腺激素。另外從氨基酸構成順序比較得知,單元體-I 的一級結構與哺乳動物促性腺激素的alpha次單元體的一級結構較相近,次單元體-II 的一級結構則和 LH 的 beta 次單元體的一級結構比較相近。
由哺乳動物而來的概念,一直有學者想證明在魚類中也具有兩種不同的GtH。在鮭魚類中也有一種促性腺激素被分離出來,比較詭弔的是几乎在卵巢發育的最後階段才能在血漿中測到這種到這種促性腺激素。因此,有人推測一定有另一種促性腺激素負責卵巢發育的前半部、但一直沒證據。直到 1988 年,兩種不同的促性腺激素 (GtH-I 和GtH-II) 才在鮭魚腦下垂體中被日本人分離及證明,鮭魚GtH-II 和先前從鯉魚所得到的 GtH 分子類似。到目前為止,兩種不同的GtH 已經在數十種魚類 (包括鯉魚、鰻魚) 中被確定,但特別的是,非洲鯰魚 (African catfish ) 到目前一直還沒找到。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從1971年之前到 1988年才確定了魚類中也具有兩種不同的GtH,我想最大的緣因是因為分析技術的進步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廣汎應用,而GtH-I 生理功能的模糊性也是其難以肯定的原因之一。
由氨基酸一級結構比較顯示,不同魚類之間,其GtH-II 的beta 次單元體有較高的相似性;相反的,不同魚類之間其GtH-I 的beta 次單元體彼此有較大的差異。如果和高等脊椎動物的 GtH (LH, FSH) 相比較則發現,硬骨魚類GtH-II 的beta 次單元體和 LH 的beta 次單元體相近,而GtH-I 的beta 次單元體和 FSH 的beta 次單元體有較相近的氨基酸一級結構 (圖一)。值得一提的是,胎盤絨毛膜激素 (placenta-choronicgonadotropin, CG),其結構和功能則與LH相近,故早期養殖上,利用腦下垂體研磨萃取液添加人類胎盤絨毛膜激素 (hCG),作為魚類催熟的用藥,其原理是以hCG 代替魚類的GtH II (hCG = LH = GtH-II)。魚類GtH 和哺乳類動物GtH最大的不同的是:魚類GtH-I 據有兩種不同型式的 alpha 次單原體(alpha 1 和alpha 2)。
自從兩種不同的GtH 在多數的硬骨魚中被確立之後,大家更進一步的想到去了解它們的生理功能及被調節的機制,到目前為止,只有在鮭魚類中被研究得比較仔細而且具有較明顯的結果。利用高特異性的放射線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 分別去偵測GtH-I 和GtH-II 在血液中變化的情形,發現在生殖季節時在配子生成階段血液中GtH-I 的濃度比 GtH-II 高出許多;但在此之後GtH-I 的濃度逐漸下降而GtH-II 的濃度逐漸上升。而在最後成熟階段時血液中GtH-II 有一高峰出現。推測不同的GtH 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GtH-I 可能和配子生成及發育有關,而GtH-II 和配子最後成熟有關。此點 GtH-I 與GtH-II和 FSH與 LH 具有對映的相似功能。
至於在其他硬骨魚類 GtH-I 和GtH-II 就沒有如此清晰的出現型式,一方面因 GtH-I 和GtH-II相比較,其量本來就不多無法發展出完整的RIA系統,故現有的研究大多以偵測腦下垂體中GtH-I beta 和GtH-II beta 個別傳信核醣核酸 (mRNA) 的量。以金魚及鯛魚為例,GtH-I beta和 GtH-II beta的量,在卵子發育過程中兩者一起出現,並無顯著的差別;推測GtH-I 和GtH-II 對卵子發育可能具有同等的生理功能。對於某些缺乏GtH-II 的魚種,例如非洲鯰魚,GtH-II beta則出現在整個生殖季節。
若從受體的觀點來看,在鮭魚中發現兩種GtH 受體 (GtH-R)。其中 GtH-一型受體 (GtH-R-I) 可能和GtH-I 和GtH-II 結合,而GtH-二型受體 (GtH-R-II) 只能和GtH-II 結合。所以由不具GtH-I 專一性的受體 (GtH-R-I與GtH-R-II) 及GtH-I 的結構與出現在不同的魚種有很大的差別,推測在演化的過程中GtH-I 比GtH-II 晚出現。
這一點推測可能和鰻魚有關,鰻魚算是一種相當原始的魚類,雖然鰻魚的GtH 早在1983 年之前就被確立, 與鮭魚 GtH (GtH-I 和GtH-II) 比對結果,鰻魚的GtH應歸於 GtH-II 。從那時以後,法國及日本學者也紛紛加入尋找鰻魚GtH-I的行列,因為前面提到不同的GtH 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GtH-I 可能和配子生成及發育有關,而GtH-II 和配子最後成熟有關。鰻魚所缺乏的是缺少刺激配子生成及發育的激素 (如GtH-I)。事實上,用傳統的內分泌技術,鰻魚和非洲鯰魚一樣根本測不到GtH-I的存在,法國派的學者比較趨向鰻魚只有一種 GtH (GtH-II) 的看法,但並不否認可能有 GtH-I 的存在,因為從雄鰻來的觀察顯示只要一針的LH 或 hCG 就可以使雄鰻達到排精的階段,顯示一種GtH 就能發揮所有生理功能。一直到1998年,日本學者以分子生物的技術 (RT-PCR) 終於在日本鰻證明GtH-I的存在,但是比較詭異的是,日本鰻的GtH-I只在小鰻才找得到而且量極少,催熟後的鰻魚 (不管雌雄鰻) 就不見了 (須知鰻魚在催熟後卵巢也才會發育,同時GtH-II的量也會昇高),顯示 GtH-I 可能和配子的生成及發育無直接關係。有可能鰻魚的GtH內分泌模式,介於非洲鯰魚和金魚之間,故GtH-I 對鰻魚可能是演化上進化的新分枝,但反過來說,也可能是退化的遺跡,更大膽的假設是:淡水或養殖鰻魚性成熟之所以受阻礙,乃是其GtH-I 的生成受阻,而催熟可能是一種病態的刺激才使 GtH-I 的生成受到抑制。事實上,傳統的魚類生殖內分泌對 GtH-II 的生成與調節研究的比較透澈,結果顯示,和哺乳動物動一樣受性腺激素的正負迴饋控制,是很古典的生殖內分泌,而且雖然魚種不同但有相同的結果。而對 GtH-I 的研究則剛開始起步,現有的結果顯示魚類GtH-I 的生成調控,隨著魚種的不同而有相反的結果 (以後再專文討論之)。
如果鰻魚的 GtH-I 是脊椎動物GtH系統 (GtH-system) 演化上進化的新分枝 (或是退化的遺跡),那麼如何以一種GtH去發揮所有的功能呢?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受體調節型:受體的觀點來看,可能鰻魚GtH-II同時可以和類似GtH-I 與GtH-II的受體作用,發揮GtH-I 與 GtH-II 的功能。二是,激素產生調節型:因為在哺乳動物中FSH和LH的生成與分泌各受不同的調控,如FSH的生成受雄性素、助孕素與可體松的刺激,但這些固醇類激素對LH無顯著刺激效果,特別的是,兩種性腺所產生的蛋白質激素稱為 activin和 inhibin,對FSH有非常特異的刺激或抑制效果,也就是說activin和 inhibin對LH無任何效果。事實上,從最近的實驗結果顯示,鰻魚的GtH-II具有和FSH類似的被調節機制,也就是說受雄性素、助孕素與可體松的刺激,而且至少inhibin對鰻魚的GtH-II有抑制效果 (但要記得的是,鰻魚的GtH-II它的構造與功能和LH較相近) 推測鰻魚的GtH是一種過渡型,即FSH加LH,即FSH 的操縱區 (promoter) 加上 LH 的構造基因 (structure gene)。這一點其中所含的生理及生物演化意義,值得大家再深入探究,有可能和鰻魚的生殖之謎有關,歡迎大家一起集思廣益。
本系列文章下回將與大家報告所謂的黃鰻,銀鰻的差別,及其生理意義,與人工催熟對其的不同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Querat B. (1994) 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glycoprotein hormones in vertebrates. In: Davey K.G., Peter R. E. and Tope S.S. (Eds) 'Persperctives in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NRC, Toronto, Ontario, Canada. pp27-35.

Huang Y-S., Schmitz M., Le Belle N., Chang C-F., Querat B. and Dufour S. (1997) Androgens stimulates gonadotropin-II  subunit in eel pituitary cells in vitro. Mol. Cell. Endocrinol. 131:157-166.

Huang Y-S., Le Belle N., Schmitz M., Chang C-F., Vernier P., Querat B. and Dufour S. (1998) In vivo and in vitro effects of sex steroids on gonadotropin (GtH-II) synthesis in the female European eel. Trends Comp. Endocrinol. Neurobiol., Ann. New York Acad. Sci. 839:348-350.

Huang Y-S. (1998) Role des steroides sexuels et des hormones metaboliques dans le controle direct hypophysaire de l’hormone gonadotrope (GtH-II) chez l’anguille europeenne, Anguilla anguilla. Universite Paris VI, Departement de Physiologie de la Reproduction, 173p.

Huang Y-S., Rousseau K., Sbaihi M., Le Belle N., Schmitz M. and Dufour S. (1999) Cortisol selectively stimulates pituitary gonadotropin (GtH-II)  subunit, in a primitive teleost, Anguilla anguilla. Endocrinology 140:1228-1235.

Monday, February 20, 2006

掉書袋...

英科學家稱尼斯湖水怪可能是100多歲的巨鰻

據倫敦9月23日(北京時間24日)消息,英國神秘動物學家理查德-弗裡曼在《太陽報》上發表了一份研究成果,認為著名的尼斯湖水怪可能是有著100多歲高齡、喪失了繁殖能力的巨鰻。

  弗裡曼表示,這種鰻魚的身長在8-9米左右,獨特的自然條件十它得以長壽。他認為,實際上尼斯湖裡不只有一條這樣的鰻魚,應該存在著多條巨鰻。他還展示了在尼斯湖拍攝的一些照片作為證據。

  弗裡曼說:『鰻魚一般在長到10歲左右就游到佛羅裡達沿岸海域繁衍,然後死亡。但某個因素對某種鰻魚產生了影響,致使其喪失繁衍能力,於是它們便不再前往大西洋繁衍後代,留在原地繼續生長,逐漸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龐大體積。』

  他還指出,在尼斯湖裡存在著一種現象,導致鰻魚能夠以超出常理的速度生長,存活時間也大大拉長。

  他認為,與關於尼斯湖水怪的其他說法相比,這是唯一有科學依據的解釋。

最新理論 尼斯湖水怪是幾條無法生育的〔太監〕鰻魚


由於鰻魚特殊的生活史, 如長達十數年的淡水生長期, 由鰻線, 幼鰻, 小鰻, 長成黃鰻 (yellow eel), 黃鰻再長成銀鰻 (silver eel), 在天然環境中, 所謂的黃鰻, 銀鰻是由其腹部的顔色而區分. 銀鰻仍處於性發育前期 (pre-puberty), 但如果不降海則永遠無法達到性成熟. 銀鰻在降海之後, 在海洋洄游數千公里到達深達百米以上的生殖産卵場. 以目前的科技水準, 仍對精確産卵場之判定有困難. 日本學者曾預測鰻魚在水深75-100米左右的水深孵化. 由人工繁殖之經驗推定, 鰻魚之受精卵應爲浮性卵, 卵徑約在 1mm左右, 可漂浮在 34 ppt 的海水中. 鰻魚孵化出來之後, 體型漸漸變成頭小身體透明扁平之柳葉狀, 故又稱柳葉鰻 (leptocephalus), 此體型構造爲外洋性浮游動植物之型態特徵之一. 此時柳葉鰻無自由行動之能力, 隨洋流漂浮至大陸邊緣, 依種類的不同, 此段時間預估約須一年以上, 在這段時間, 仔鰻之型態由柳葉狀變成長細型, 但仍爲透明故又稱玻璃鰻 (glass eel). 玻璃鰻已有自由行動之能力並對特定物質有驅近現象. 玻璃鰻在河口進入淡水後, 體表色素出現並長成爲小鰻. 由上述之鰻魚生活簡史, 可以知道鰻魚人工繁殖之困難點在: 之一, 影響鰻魚性成熟之內在 (例如: 內分泌, 體成份變化) 與環境 (例如: 鹽度, 溫度, 光照, 壓力…等等) 因子不明; 人工飼養之鰻魚或野生種鰻尚無在人爲環境下自然性成熟之紀錄. 之二, 仔鰻之孵化, 成長條件及初期餌料並不清楚, 若以一般海水魚類初期餌料, 如ss型海水輪蟲或戶外養成池池水, 最長僅可使幼苗存活一個月. 之三, 而目前鰻魚人工繁殖, 其受精卵之取得, 皆由長期注射異種生物激素而來, 使鰻魚處在不正常的生理狀況下; 報告指出, 既使在虹(魚尊)或鯉魚 使用人工催熟産生之幼苗, 比自然産卵受精孵化的幼苗, 具較高之死亡率和畸形率. 可見欲達成鰻魚人工繁殖之成功, 可能需由解決此三方面之問題齊下. 鰻魚的生殖生理的問題可能和其他魚類不同, 對水産養殖而言, 因爲其他魚種已經達性熟, 是欠缺引發堆積在腦下垂體中促性腺刺激素 (gonadotropins, GtHs) 的釋放 (discharge), 而引發配子的最後成熟. 所以所在早期水産養殖, 所謂的促性腺刺激素釋放激素的長效合成物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 GnRH-a) 與多巴胺拮抗物 (anti-dopamine reagents) 有其應用上的價值. 而鰻魚的問題之一則是: 腦下垂體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相當的低, 是故性腺刺激素釋放激素的長效合成物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 GnRH-a) 或多巴胺拮抗物 (anti-dopamine reagents) 對鰻魚毫無效果的原因在此. 本文即在介紹有關鰻魚生殖內分泌的最新發展, 著重於腦下垂體中性腺刺激素生成的調控.

脊椎動物的生殖作用是由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所組成的神經內分泌軸線 (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s neuroendocrine axis, HPG axis) 所控制. 腦部下視丘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控制腦下垂體中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ins, 在高等脊椎動物是黃體激素, lutenizeing hormone, LH, 及濾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在魚類則是促性腺刺激素一型, GtH-I, 及促性腺刺激素二型, GtH-II, 構造上 GtH-II 和 LH 較相近 而 GtH-I 則與 FSH 較相近, 其演化及生理意義以後再專文介紹之) 的生成和釋放; 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則是刺激性腺的功能, 包括配子生成 (gametogenesis) 及類固醇激素的生成 (steroidogenesis). 在魚類, 促性腺激素的生成與釋放, 除了受促性腺激素釋激素 (GnRH) 的刺激外, 也同時由多巴胺 (dopamine) 所抑制. 而性腺所産生的各種激素 (如: 性類固醇激素), 能回饋控制腦部下視丘及腦下垂體, 進而影響達這條軸線的作用. 外部環境因子包括: 物理-化學, 營養及體內部狀況 (如: 生長及新陳代謝) 也能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神經內分泌軸的功能.

生物的發育並不是由稚體突然變成具生殖能力的成體, 而是需要 '青春期' 的過渡及準備. 所謂的 '青春期' (puberty) 是指生物稚體變成具有生殖能力成體的一段過程; 在這段過程中, 生物體會有某些改變, 包括: 外部型態, 生理狀況, 行爲…等等. 青春期的英文名辭 ‘puberty’ 是由 '體毛' (pubes) 這個拉丁字而來的, 指人類在青春期時某些部位的體毛(或體毛的生長). 後來泛指哺乳動物及其它脊椎動物, 包括: 鳥類及魚類的生殖發動準備期. 現在包括無脊椎動物, 都利用這個名辭.

在魚類, 青春期 (生殖發動準備期) 的認定, 在雄性, 爲精子 (spermatocyte) 的出現; 在雌性, 爲卵黃生成 (vitellogenesis) 的開始. 而青春期的完成則以第一次排卵或排精爲認定標準, 即個體具備生殖能力. 所以青春期是一個動態的演變現象, 在這一段時間內, 稚體完成具有生殖能力成體的所有準備. 從生殖內分泌的觀點來看, 最重要的是腦下垂體中的促性腺激素的生成和釋放, 因爲在所有的脊椎動物中, 促性腺激素對性腺的發育和配子的生成扮演重要的角色, 直接和生殖有關. 青春期的發動與個體的年齡及成長的體型有關, 因爲體型和體中堆積的能量有關, 而母體若有足夠的能量累積可, 則以確保母體生殖的成功和幼體發育的完整. 例如: 某些具生殖遷徙行爲的動物, 必須遷徙到適當環境, 才可能發生生殖行爲; 在卵生動物, 能量以卵黃由母體轉移到子代; 在哺乳動物, 母體能量經由胎盤及乳汁轉移到子代. 所以與生長及新陳代謝有關的激素, 可能在傳統的生殖激素外, 對生殖及青春期的啟動扮演重要的功能.

魚類和其他脊椎動物一樣, 已有有相當多的學術證據及現場經驗, 支持成長率和生殖啟動 (青春期) 的正相關性. 但到目前爲止, 卻只有很少的學術報告指明, 是何種化學訊息及生理機制連接體成長和青春期的啟動. 體成長主要受成表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的調控, 但腦下垂體細胞培養實驗證明, 成長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生成或釋放沒有直接的關係, 推測成長激素可能需要借由其他因子來連接體成長和生殖啟動. 最近的報告指出, 類胰島素成長因子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 在離體實驗條件下, 可促進鰻魚腦下垂體中促性腺激素的生成和釋放. 類胰島素成長因子的生成, 特別是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型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受成長激素的控制, 主要的生成部在肝臟再釋放到血液循環中, 在其他組織中, 受成長激素的調控, 也有少量的區域性生成. 成長激素的作用需要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型的協同作用, 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最明顯的例子, 魚類在饑餓狀態下, 爲調節能量平衡, 血液中有高量的成長激素, 可是此時成長卻是被抑制的, 同時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型的血液含量也是很低. 而其他和生長及發育有關的激素, 例如甲狀腺素 (thyroxins) 已被證明對鰻魚腦下垂體中促性腺激素的生成無任何作用. 顯示類胰島素成長因子爲連結體成長和生殖啟動的化學訊息. 不止在鰻魚, 最近的報告也指出, 在鮭鱒魚類中, 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型也可以刺激腦下垂體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 同時也能加強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對刺激腦下垂體性腺刺激素釋放的效能. 這一點在哺乳動中也有相同的結果. 以上的證據說明, 除了刺激體成長外, 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型也可以直接刺激素腦下垂體中促性腺刺激素的生成和釋放, 更確定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型是連接體成長和青春期 (生殖) 啟動的化學因數.

所謂良好的生殖體型包括: 體型大小及足夠的能量累積, 以應付在生殖過程中所需的能量. 和其他脊椎動物一樣, 胰島素 (insulin) 在魚類中, 對蛋白質和脂肪質的同化代謝作用扮演著極重要的功能. 在鮭魚的銀化 (smoltification) 和兩棲類的變態, 胰島素被證明具有觸發啟始的作用, 可能與其對能量轉換所具有的重要影響有關. 在鰻魚, 實驗證明胰島素的注射可顯著的提高鰻魚腦下垂體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 對鰻魚而言, 銀鰻 (成鰻) 比黃鰻 (小鰻) 體成份中含更高量的脂肪. 這種現象使學者提出脂質的堆積到某一個臨界量, 是推動鰻魚進入生殖發動期的重要因素, 這種概念在哺乳動物中早已經被提出. 在哺乳動物中, 目前能量堆積和生殖作用彼此交互影響的研究方面, 抑脂激素 (leptin) 是一個重點, 抑脂激素是由脂肪細胞所製造分泌, 它和食欲及攝食行爲有關. 目前有相當多的報告指出, 抑脂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作用有關, 而肥胖症和某些營養不良引起的不孕, 可用由抑脂素的處理而得到矯正. 雖然抑脂激素在魚類中的存在尚未被確定, 但是由分子生物技術確定在鰻魚中有此基因的存在. 同時, 銀鰻的體脂肪含量可高達 30% 以上, 抑脂激素的存在可能對鰻魚的生殖具有某些功能, 而離體腦下垂體細胞培養的實驗證明, 抑脂激素有促進鰻魚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功效, 同時也可刺激虹鱒促性腺激素的釋放. 由這些證據的支援了, 在魚類中體脂肪質的堆積和生殖發動的生理基礎, 可能是藉由胰島素和抑脂激素所傳遞的.

在青春期中, 特別是卵生動物, 身體所貯藏的能量必須轉移到性腺的發育 (包括配子細胞及性腺細胞本身的發育). 某些魚類, 例如鰻魚或鮭魚在生殖期時呈斷食的狀態而且需要進行長達數千公里的生殖回游, 這些能量均需在青春期中準備堆積好. 以鰻魚爲例, 在銀鰻階段時即開始生理性斷食, 而性成熟的雌魚其性腺體重比 (GSI) 可由原來的 2 % 成長到 50 % 以上. 而這現象是在鰻魚回游數千公里後發生的, 身體所貯藏的能量機乎完全轉移到性腺的發育. 可體素 (cortisol) 由其腎上腺皮質所製造分泌, 對生物的能量中間代謝有關包括屯積脂肪的運用, 及刺激醣質新生作用 (gluconeogenesis), 些作用在脊椎動物中是共通的. 在哺乳動物中, 可體素除了被證明和壓力的有關, 會抑制生殖作用之外, 同時也被證明和青春的啟動有關, 在魚類也有相同的報告, 抑制成魚生殖作用, 卻刺激稚魚, 包括虹鱒及鰻魚, 腦下垂體促性腺素的含量. 對鰻魚而言,活體和離體細胞腦下垂體細胞培養都證明了可體素具有刺激素腦下垂體促性腺素生成作用. 這些證據顯示可體素對生殖的作用, 除了在能量中間代謝層面外, 也可直接作用在腦下垂體刺激性腺刺激素的生成.

由上述的實驗中的結果說明, 魚類的腦下垂體中的促性腺激素細胞, 除了受傳統的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所組成的神經內分泌軸線所控制, 包括: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多巴胺, 促性腺激素及性類固醇的調控之外, 某些所謂週邊訊息 (peripheral messengers) , 包括: 體成長, 新陳代謝情形, 組織貯能狀況, 可藉由如類成胰島素成長因子 (IGFs), 可體素 (cortisol), 胰島素 (insulin) 及抑脂激素 (leptin) 等而達到生殖調控的目的.

事實上大家早就了解種魚選擇的標準之一, 就是肥滿度, 包括體型及觸感所得的性腺發育情形. 而鰻魚, 特別是養殖鰻, 從生殖生理的觀點並無所謂的 '種鰻', 只有長得比較大的鰻.謹以此文拋磚引玉,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主要參考文獻:

- Dufour S., Huang Y-S., Rousseau K., Sbaihi M., Le Belle N., Vidal B., Marchelidon J., Querat B., Burzawa-Gerard E., Chang C-F., Schmitz M. (1999) Puberty in teleosts: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peripheral signals in the stimulation on pituitary gonadotropins. Proceedings of thr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of Fish, Bergen, Norway, July 4-9, 1999. (in press).

- Huang Y-S., Rousseau K., Le Belle N., Vidal B., Burzawa-Gerard E., Marchelidon J. and Dufour S. (1998)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stimulates gonadotropin production from eel pituitary cells: a possible metabolic signal for induction of puberty. J. Endocrinol. 159:43-52.

- Huang Y-S. (1998) Role des steroides sexuels et des hormones metaboliques dans le controle direct hypophysaire de l’hormone gonadotrope (GtH-II) chez l’anguille europeenne, Anguilla anguilla. Universite Paris VI, Departement de Physiologie de la Reproduction, 173p.

- Huang Y-S., Rousseau K., Sbaihi M., Le Belle N., Schmitz M. and Dufour S. (1999) Cortisol selectively stimulates pituitary gonadotropin (GtH-II)  subunit, in a primitive teleost, Anguilla anguilla. Endocrinology 140:1228-1235.

- Huang Y-S., Rousseau K., Le Belle N., Vidal B., Burzawa-Gerard E., Marchelidon J. and Dufour S. (1999) Opposite ef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 on gonadotropin (GtH-II) and growth hormone (GH) production by primary culture of European eel ( Anguilla anguilla ) pituitary cells. Aquaculture 177:73-83.

-Rousseau K., Huang Y-S., Le Belle N., Vidal B., Marchelidon J., Epelbaum J. and Dufour S. (1998) Long-term growth hormone release by serum-free primary culture of pituitary cells from European eel ( Anguilla anguilla ): inhibitory effects of somatostat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Neuroendocrinology 67:301-309.

故事(二)

關於鰻魚的身世之謎,突然想到世說新語上的一個故事: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翻成白話文就是:宋朝謝安有一天和晚輩上國文課,突然下雪,謝安很高興的說:「下雪像什麼」 ? 他的姪子搶道:「和向天灑鹽巴差不多」 。姪女比較細膩,說:「倒不如是柳絮被風吹起!」 ,謝安聽了大樂而笑。 要是我,我也會說 :「撒鹽空中差可擬。」因為20幾年前在雪山 369 山莊看到的是如灑鹽般的下雪 (後來在畢里牛斯山看到的是鵝毛) 。關於追蹤鰻魚產卵地,我想不到好的形容詞,姑且稱為「大海撈針」。
上次提到,經過兩千多年才確定鰻魚也是有父有母的,但還沒人知道他們在哪裡交配產卵。事實上,西方人把鰻魚生活史稱為奧迪賽 (odysseys就是起源取自古羅馬希臘神話奧迪賽,就是必須離開自己王國,出外去做一趟危險的旅程) 般的史詩。
再複習鰻魚特殊的生活史,在淡水環境中生長數年後(雄魚約4-5 年,雌魚約6-7 年以上),則須降海進行生殖,如果不降海則永遠無法達到自然性成熟。鰻魚降海之後,歐洲鰻在海洋洄游數4千多公里後在藻海(Sargasso Sea) 附近 達深達百米以上的產卵場。日本鰻則游了6千多公里在馬里亞那群島 (Mariana Islands) 附近產卵場。鰻魚孵化出來之後, 體型漸漸變成頭小身體透明扁平, (leptocephalus),故其拉丁文之意義為”狹(lepto-)” “頭(cephal-)” 魚,此體型構造爲外洋性浮游動植物之型態特徵之一,最早,人們並不知道柳葉鰻是鰻魚的幼苗。柳葉鰻無自由行動之能力,隨洋流漂浮至大陸邊緣,此段時間預估約須一年以上,在這段時間,仔鰻之型態由柳葉狀變成長細型, 但仍爲透明故又稱玻璃鰻(glass eel),此為第一次變態,玻璃鰻已有自由行動之能力,並對特定物質有驅近現象。玻璃鰻在進入淡水後,體表色素出現成為小鰻。小鰻(elver)再長成黃鰻 (yellow eel),黃鰻在淡水中成長數至十數年變態成銀鰻 (silver eel),此為第二次變態。
故事的開始是:19世紀有人在地中海西西里島東北方的 Messina 海峽捉到 一尾怪魚,體型頭小身體透明扁平,在1856年被 Kaup命為狹頭魚 (leptocephalus) 取其拉丁文之意義為”狹(lepto-)” “頭(cephal-)”,很可惜的是 這101 條後來遺失了 (好像跟北京人的頭骨命運一樣…),幸好四十幾年後,義大利有兩個好事者 叫 Grassi 與 Calandruccio 在同一個地方捉了許多狹頭魚,從1887 到 1892年放在水族缸中蓄養 (這八成是西方世界養鰻的濫觴….) 。結果在1896年竟發現狹頭魚變成淡水鰻魚,終於知道鰻魚會變態,而且是從海裡來的…
下一步就是找尋鰻魚的產卵地。從地圖上來看,西西里島位於地中海中,而地中海以直布駝羅海峽(Gibraltar) 和大西洋相接,而且經過調查,南歐、地中海、西北歐大西洋岸、英國沿岸、英倫海峽 (法國人叫 La Manche,英國人叫 English Channel ) 所捉到的小鰻魚(玻璃鰻) 體型和型態多差不多,所以他們認為,鰻魚應該是在離岸不遠處產卵。可惜,沿岸漁業一直沒捉到大腹便便的母鰻不說,連比狹頭魚更小的魚都捉不到。事件似乎又陷入另一個迷雲中….。
就在此時 (1905年) 丹麥政府派遣一位單丹麥籍船長叫 Johannes Schmidt去尋找鰻魚的產卵地,在此之前Schmidt曾成功的找到鱈魚的產卵場。他在北大西洋的正中心 Faores 群島西邊捉到狹頭魚,這是第一次在地中海外捉到狹頭魚,意義重大 (諸位看倌 應該聽過 大海撈針是用來形容 mission impossible 不過捉狹頭魚 真的就是大海撈針 其體長不過4-1公分 而且是透明的…)。所以從 1905 到1920 年 Schmidt 就在大西洋上來來回回的進行大海撈針。其間,他的船跡北到冰島,南到迦納利群島 (Canary islands),東橫渡地中海到埃及 西邊到美洲大陸,(好像比西遊記的14年還累...),不斷的海底撈針,並參考洋流,比對抓到魚的型態大小(體長、脊椎骨數、鰭條數)。從1908年到1910年,他發現在地中海中,愈往直布駝羅海峽西邊捉到的愈大(即愈深入地中海東邊)。所以他認為鰻魚應該在大西洋中產卵。剛好191年時,Hjort 在Azores群島附近捉到一些 4-6公分的小魚,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小體型,所以 Hiort認為鰻魚的產卵場應位於Azores群島和百慕達群島之間。1911-1915年共家入23條船在550個採集點,共捉到120條狹頭鰻 (不過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他的調查,部分調查船被德國的潛艇無限戰擊沉,他只好回陸地 研究狹頭魚型態分類)。終於在1920年於大西洋西側靠近北美洲外海,他開著四桅動力帆船,DANA 號,在藻海處 (Sargasso Sea, 馬尾藻海或稱為薩加索, 葡語葡萄果的意思 因為藻體由固養器、主幹、藻葉和氣囊四部分構成,而氣囊長得像葡萄,故稱 大致。在北緯20~35°、西經35~70°之間,覆蓋大約500~600萬平方公裡的水域) 捉到1公分長的小魚,此後未曾有比此小的體型被捉的紀錄,所以產卵場應該在這附近。但很可惜,沒有發現卵。附帶一點 Johannes Schmidt 在調查歐洲鰻的過程中連帶的也把美洲鰻的產卵場釐清,發現也是在藻海附近,只不過比較偏西一點。 經過16 年的努力,終於解開持續2千多年的迷團。
1956年時Leon Bertin.於他的書 (Eel: A Biological Study) 指出:「鰻魚在藻海產卵,這沒有錯,但更精確的講,她們只在海藻漂浮面中心的深處約400米,溫度16-17度的地方產卵...」。 很有趣的是,雖然美洲鰻和歐洲鰻產卵地點很近,不過,在北美洲找不到歐洲鰻 在歐洲找不到美洲鰻。後來有好事者,因為藻海離百慕達三角很近, 又八卦認為此區是外星人出沒之地,。故鰻魚是外星生物…。又有一說,據說古代在大西洋中有一塊大陸名為亞特蘭提斯,鰻魚就是回到那裡去產卵。

而在亞洲這邊,特別是東北亞,日本學者早在 1930 年代就開始有「大海撈針」的報告 ( Matsui, 1957)。 他們根據鰻魚的地理分布與海流輸送的關聯,推定產卵場應該是在台灣以東,琉球以南的海域。 所以日本人就埋頭在這海域進行調查。可惜30年過了,卻毫無結果。 在1986年夏天,日本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船在菲律賓東北海域進行調查,捉到21尾狹頭魚,最小為3.39公分,加上北赤道洋流, 斷定日本鰻應該是在馬里亞那海溝附近產卵 (Kajihara, 1988)。最後在 1991年7月,日本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船「白鳳丸 (Hakuho Maru) 」,在 塚本勝己 (Katsumi Tsukamoto) 副教授的帶隊下,一口氣破天荒捉到 911 條狹頭魚,這比 日本 30 幾年來所捉的總數還要多。其中在北緯 15 度 東經 137 度所捉到的 239 條中, 最小的只有 0.79 公分,預估是孵化後 10 天的苗,證實日本鰻是在馬里亞那群島西側產卵 (Tsukamoto, 1992),日本人就把成果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結果那一期的Nature (1992, No.356)封面就是以捉到的狹頭魚當封面主角 (很有趣的是,群體作業但整篇報告只有一位作者, 和現在掛一大串作者大相逕庭)。
台灣呢 ? 號稱養鰻大國,當然在這方面不能留空白。在1995年8月16-23日,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水試一號」試驗船在菲律賓以東的海域,捕獲三尾是日本鰻。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捕獲日本鰻的柳葉形仔鰻。三尾柳葉形仔鰻的體長分別為 2.74,2.88 以及 3.14 公分,其日齡分別為46,50及51天。本結果支持日本鰻是在夏季產卵的推論,但根據採集地點與海流方向,這三尾柳葉形仔鰻之體長與日齡 水是所人員認為 不足以肯定或說明目前所認知的產卵埸,而推定其產卵場之分布範圍應相當廣闊。此後隨著省水產試驗所的改隸與組織、政策的調整,這一頁恐被埋入歷史中。中國大陸則是在1996 年聲稱於1993年3月海測船「向陽紅05 號」在產卵場附近採到19粒鰻魚卵 !?日本比較保守,宣稱撈到三個。不過後來利用遺傳標記又推翻那三個長得很像的魚卵…。
雖然,歸納天文、洋流、氣候、小魚型態與生態之特性、並配合耳石 (otolith 等於魚的黑盒子 不過不是通話紀錄器 而是飛行數據紀錄器)日週輪而找出歐洲鰻與日本鰻產卵場,但迷團還是沒被解,至少沒親眼看到大腹便便的親魚或撈到受精魚卵。但漸漸的,幾個結論被歸納出來 1. 開發現鰻產卵場和海山(sea mountain, 海下山峰) 有關; 2.交配產卵與月週期有關, 鰻苗在 5, 6月新月(New moon)時孵化, 稱為新月假說 (new moon hypothesis); 3.歐洲鰻或日本鰻之產卵分別與溫度鋒 (thermal front)或 鹽度鋒 (salinity front)有關 (即溫度或鹽度變化的介面)。
To see is to believe, 所以 1998年日本和德國 (瞧!軸心國又來了, 50幾年前應該就只合搞這個就好了..) 在生殖季節時乾脆派潛艇下海去 (日本派船,德國派潛艇叫 「JAGO號」, 性能諸元請查http://www.mpi-seewiesen.mpg.de/~hissmann/jago.html) 調查。」JAGO 號」可搭乘2人,潛航深度 400 米。他們在馬里亞那群島附近的 Arakane 與 Pathfinder 海山,在新月前後進行91 小時的調查。結果, 鰻魚還是有廉恥心的,燕好時不會大肆張揚。所以偷拍不成,他們便下推論:肯定在深於 400 米以下產卵… 。故事還是會繼續的…。
以追蹤小魚配合海流、耳石尋找產卵地,反過來說倒不如叫識途老馬帶路:把牠們植入晶片或追蹤器再去找。可惜,外星人不出來認養他的寵物,不然 CIA, FBI, NASA 一定出面,像電影全民公敵 (Enemy of the State) 或 X 檔案 (X-Files)。 因為目前用的發報器、追蹤器功率太小,只知道鰻魚下海後會做 上下 200 公尺的游動,約3-4天後就潛到追蹤不到的深度。人類在登陸火星之前,不知道能不能解開這個謎?
至於鰻魚研究、鰻魚人工繁殖下回分解









圖1. 歐洲鰻與日本鰻之產卵場。 (摘自 The European Freshwater Eel, 1975; 及 Nature, 1992)。






JAGO 潛艇,隸屬於德國 「馬克司-蒲朗克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Nature (1992, No.356) 的封面。



「大海撈針」的工具

故事


鰻魚屬於鰻鱺科(Anguillidae),鰻屬(Anguillus),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魚類,全世界總共有十八種。鰻魚因為奇特的生活史,一直以來對鰻魚的生態都是個謎,因此全世界對其研究從未間斷過;台灣地區鰻魚的種類有四種,最常見者為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及鱸鰻(A. marmorata);但是西里伯斯鰻(A. celebesensis) 及短鰭鰻(A. bicolor pacifica) 則比較罕見。鰻魚在演化上屬於非常原始的低等脊椎動物,其生長到不同時期時會有變態發生而改變外觀;跟鮭魚有著相反的生活史,鰻魚會在河川中長大、成熟後洄游到海洋中產卵,一生只產一次卵,產卵之後就死亡。鰻魚在卵孵化之後,最先形成柳葉鰻(Letocephalus)、然後變態成玻璃鰻(glass eel)、再來是鰻線(elvers)、黃鰻(yellow eel) ,最後變態成銀鰻(silver eel) 而降海產卵。

鰻魚(Anguilla spp.)具特殊的生活史,在淡水環境中生長數年後(雄魚約4-5 年 雌魚約6-7 年以上),則須降海進行生殖。雖然曾有養殖37年的非正式紀錄及體型重達5.1公斤、體長130公分的野生鰻被捕獲的記載,但如果不降海則永遠無法達到自然性成熟。鰻魚降海之後,在海洋洄游數千公里後到達深達百米以上的產卵場。歐洲鰻的產卵場推測在藻海附近,日本鰻的產卵場推測在馬里亞那群島附近。日本學者曾預測鰻魚在水深75-100米左右的水深孵化,由人工繁殖之經驗推測,鰻魚之受精卵應爲浮性卵,卵徑約在 1mm左右,可漂浮在 34 ppt 的海水中。鰻魚孵化出來之後, 體型漸漸變成頭小身體透明扁平,又稱柳葉鰻 (leptocephalus),故其拉丁文之意義為”狹(lepto-)” “頭(cephal-)” 魚,此體型構造爲外洋性浮游動植物之型態特徵之一,最早,人們並不知道柳葉鰻是鰻魚的幼苗。柳葉鰻無自由行動之能力,隨洋流漂浮至大陸邊緣,此段時間預估約須一年以上,在這段時間,仔鰻之型態由柳葉狀變成長細型, 但仍爲透明故又稱玻璃鰻(glass eel),此為第一次變態,玻璃鰻已有自由行動之能力,並對特定物質有驅近現象。玻璃鰻在進入淡水後,體表色素出現成為小鰻。小鰻(elver)再長成黃鰻 (yellow eel),黃鰻在淡水中成長數至十數年變態成銀鰻 (silver eel),此為第二次變態。
事實上,鰻魚之生活史,目前已經知道部份,但未完全清楚。稍微考究一下,這幾乎是耗時2千年,遍及中西的事件。
最早西方人認為,馬尾巴若掉到水裡會變成鰻魚;但早在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自然史的作者,大概是最早的生物教科書出版商) 已經注意到,從沒看到過大肚子的鰻魚,也沒有看到鰻魚交配或生蛋,故阿德就認為水中的雜物自然生出鰻魚,就像破布、雜物堆在一起會生出老鼠一樣,此為「無生源論」(Abiogenesis)之理論由來,因為交白卷總是不能增加篇幅的…。但阿德至少注意到某一段時間鰻魚會向下游方向游去,而且也會游回來。後來羅馬時代的動物學家布利尼 (Pliny,動物誌的作者),認為鰻魚怎麼可能是「無生源論」(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他認為鰻魚用自己身體來摩擦岩石,掉下來的碎片就生成小鰻魚(瞧!雷爾教派的祖師爺,所以義大利人骨子裡有無性複製的思想血統)。一直到13世紀,德國哲學家Albertus Magnus還支持此理論。到16世紀,魚類分類的祖師爺 Rondelet (於1554年出版魚類全誌)還認為鰻魚是由腐壞的東西生出來的 (好像小時後,我媽也是這樣說我是從垃圾堆撿來的一樣),但他承認蛋是由雌雄交配後產生的…。後來雷文霍克(Leeuwenhoek, 發明顯微鏡的那一個人) 與林奈(Linnaeus, 發明二名法來命名物種的那個人),因為找到卵胎生蝦虎魚(blenny或稱尉魚),此類魚體內授精,魚卵在體內孵化,等生出母體就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小魚,好巧不巧,雷文霍克在鰻魚魚螵內找到寄生線蟲,所以他認定魚螵是鰻魚的子宮,而寄生線蟲是幼鰻 (事實上,螵線蟲真的長的和鰻魚一樣,只是小很多),這個錯誤一直到17世紀才被另一位義大利Redi (應該是弗羅倫斯,也就是徐志摩說的斐冷翠,因為彼時義大利還未出現)的學者更正它是寄生線蟲,而鰻魚的卵巢首次被討論記載,但因為鰻魚卵巢實在太不成熟,和一般認知的不同,所以並沒有被全面接受;Redi 並提出鰻魚的產卵地在海裏的假說 (不知道有沒有引起騷動,先知是寂寞的…)。一直到1850年,德國動物學家 Rathke (提出“重演律”-個體胚胎發生是種系發生的重演之人)詳細的描述其生殖腺,從此以後,鰻魚的卵巢才被確定。很好玩的是,雄鰻的精巢,要在24年後的1874年,才被一位波蘭學者(Syrski, 其任職於博物館)找到,為什麼?賣個關子,如果你已經耐心的讀到這裡,想一想,下回分曉。從此以後幼鰻的精巢又叫 Syrski organ。剛好在同一年,另一位德國的學者 (Munter, 任職於格賴夫斯瓦爾德的博物館) 在檢視了3000 條鰻魚後,竟然沒找到半條公的 (我現在做實驗剛好相反,養殖鰻很難找到一條母的),所以’罪證確鑿’,他說鰻魚是孤雌生殖(parthenogenetic)….。終於,在搞了兩千多年後,最後確定鰻魚不是怪胎,非石頭蹦出、垃圾桶揀的。
至於東方的傳說呢?反正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魚,有魚大家摸,中國人一向是樂天知命,(正確的來說,應是肚子多填不飽,看到魚先想到紅燒或清燉,哪管從哪裡來;鰻非我族類,究其源?此非經世濟國之道也,故大丈夫不為也,省得落入玩物喪志,列入文化基本教材,禍遺子孫)。找得到文獻記載的,首推清康熙的古今圖書集成 (相當於大清百科全書) ; 鰻:一作鰻鱺,一作白鱔。埤雅云:「無鱗甲,白腹似鱔而大,青色;焚其骨,煙氣闢蠹,有雄無雌,以影漫鱧」。趙辟公雜說云:「有鰻鱺音,以影漫於鱧魚,擇其子接附鱧之鬐鬣而生,故謂之鰻鱺也。」。
台灣通志:「鰻,有烏白兩種,烏者為上,有雄無雌,以影鰻鱧生子而諺云:「鰻出鱧魚背」。相傳:鰻子在醴背上,如刳鰻有子者,必毒。又鱔腹無子者,亦毒,均當棄之」 (文獻摘自http://webpac.nhu.edu.tw/tr/)。
曰何?試解如後:我們還是比較講究實(食)用主義的,鰻魚又叫鰻鱺或白鱔,它沒有鱗片(非也它還是有鱗片的,鱗片細小,長橢園形,退化埋於皮下,故曰無鱗),肚子是白色的,背部是青色的(此樣本鑑定為”黃鰻”),把它的骨頭拿來燒,可以趨趕書蟲(生物防治法?),只有雄魚無雌魚 (和1850年德國動物學家Rathke結論不同,其中大有學問,這個牽涉到東西方治學的方法),身影長得和烏鱧魚差不多(好像差蠻多的?烏鱧魚即現今的魚種”烏鰡”又叫青魚,英文叫snakehead )。
但中西有志一同的是:皆找不到鰻種魚或成熟鰻魚(大腹便便,富含魚卵者),所以都瞎掰。但中國人比較相信生源論,除了孫行者外,凡事皆有個源頭。便創出鰻魚騙烏鳢幫他生小孩的傳說 (這大概是最早的surrogate概念),從此以後鰻變成複姓-鰻鱺(鳢),頗有冠夫姓之味道。而台灣通史誌的紀載,大抵可以看出,文抄公引用文獻之痕 (摘自古今圖書集成),但比較特殊的是台灣人管鰻叫烏鰻,這點沒錯;而且殺鰻發現有蛋者,八成有毒,不要吃它,這點值得玩味,直到現在,未有文獻記載大腹便便,富含魚卵者,故人皆曰可殺,對合理吃鰻魚找到歷史文獻的支持。
臨國日本,認為鰻魚是山藥或蕃薯變來的,因為兩者皆為深色長條狀、富含黏液,更重要的是鰻魚可以利用皮膚呼吸,有一點濕潤就可以活,所以看到一條黑不溜丟的鰻在山野小徑散步,不得不連想,它和山藥的血緣關係 (小日本,連想像力都早已 脫亞入歐…)。